通州区杨庄街道:以“党建+闭环+共治”工作法探索环境整改新路径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通州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11-19
杨庄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党中央“推动城市存量提质增效”的工作要求,针对辖区内老旧小区密集、市政设施老化、居民诉求多元等治理痛点,以“党建引领+闭环处置+协同共治”为抓手,系统推进环境整改、秩序规范、城市家具维护等工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筑牢环境基础,切实提升辖区居民生活品质。
一、党建领航强基,下好环境整改“一盘棋”
杨庄街道始终锚定北京城市副中心高标准治理要求,建立“书记主任负总责、班子成员包片区、科室社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形成全域联动的环境治理格局。一是强化统筹部署。街道主要领导带头深入西小马村、世纪星城西侧停车场等点位,实地了解环境整改情况、明确问题整改方向,通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整合接诉即办专项经费和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等方式,成功解决了李老新村邮政储蓄所门口道路坑洼、新华联家园北区步道坑洼等民生难题。二是赋能网格治理。将社区骨干编入309个网格,明确网格员每日巡查、案件上报、整改跟踪等职责,开展专题培训班,邀请优秀网格员分享巡查技巧、群众沟通方法等,有效提升了网格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三是转变工作作风。持续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深化“三风”建设,定期召开干部点评会,将环境整改工作纳入干部点评重要内容,以严明纪律倒逼责任落实。
二、闭环管理提质,打造高效整改“流水线”
街道创新建立“专班牵头+六步工作机制”的闭环处置模式,助力环境整改工作提质增效。在组织保障上,组建环境整改工作专班,由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牵头,从其他科室抽调4名业务骨干组成,实行“每日梳理案件、精准派单跟踪、严格复核上报”的全流程管理,大大压缩了案件处置时长。在流程优化上,梳理形成“受理-分类-派单-处置-复核-销号”六步工作机制,对各类环境问题实行分类施策,精准匹配责任主体,处置过程全程留痕、实时跟踪。为提高案件销号的通过率,专门在复核阶段,建立“专班人员初核、科长复核、主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终审”四级核查机制,当日案件上报销号前,逐件细致核查,对整改不到位的案件当日退回再次整改,确保问题整改不打折扣、不留死角。
三、协同共治聚能,织密多元整改“组合拳”
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要求,街道深化“部门联动+居民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充分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一是部门协同破难题。建立环境整改工作群,统筹协调平安办、社区办、交通支队、执法队等部门,聚焦静态秩序管理、渣土车夜间巡查、底商“门前三包”等重难点工作,开展跨部门联合整改,通过扁平化调度、集约化推进,合力破解环境难题。二是居民自治激活力。依托19个社区议事厅,邀请居民参与小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广泛动员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群体参与环境整改工作,今年以来,动员“红杨先锋”志愿者参与桶前值守、小巷管家活动百余场、0.8万余人次参与,发放积分5.8万分。三是精准治理抓落实。谋划构建“大物业”体系,统筹环境应急、清扫保洁等力量,对6个无物业小区、18条背街小巷实行“一体化”管理;坚持“深度治理”理念,依托12345诉求数据分析,对高频问题提前排查、举一反三、标本兼治,从源头减少市区派单,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的转变。
下一步,杨庄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闭环+共治”的环境治理模式,推动环境整改工作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提升深度融合,不断巩固治理成效,让“洁净、有序、优美”成为辖区环境常态,切实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