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代之声 > 组工论坛 > 正文
组工论坛

让能者多劳更多得

文章来源:北青网        作者:彭雄良        发布时间:2025-11-18

“能者多劳”四个字,机关里天天挂嘴边。早晨一上班,处长推门进来:“材料今天得报部里,你笔头硬,辛苦一下。”下午开协调会,副主任笑眯眯:“这事涉及七八个处,别人捋不清,你牵头我放心。”一样的口气,一样的信任,可到了年底评优、晋升票决、绩效分钱,名单上却总差那么一个名字。其实我们反对的,从来不是“多劳”,而是“多劳而不得”。让能者多劳更多得,才是公平该有的样子。

综合材料岗的副科小赵,一人扛下部里汇报、学习教育、巡视整改三套材料,连续几周灯火通明;核心业务岗的主任科员李欣,把全局最烫手的改革项目揽在怀里,协调二十多个处室,电话打到耳朵发烫;窗口一线的“老黄牛”王晖,年年办件量第一,群众表扬信厚厚一摞。可一到考核,领导拍拍他肩膀:“你能力强,再让一让,激励面要均衡。”人人都骂“鞭打快牛”,却又人人希望“快牛”多干一点。

安慰的话,机关里从来不缺。写大材料最见功力,熬出来就出头,可熬到头发少一半,空缺职位仍“平衡考虑”;别人我不放心,只有你能扛,信任很温暖,就是不计加班费;机关干部讲奉献,别学企业那一套,仿佛一谈对等,就染了铜臭味。更深层的,是“平均主义”旧习气与“面子管理”旧思维:怕拉开差距伤和气,就用“大锅饭”烫平积极性;怕“出头鸟”难驾驭,就把压担变成压价。说到底,是把“好用”当成“应该”,把“担当”当成“买断”。

机关首先是“公共治理机器”,不是“道德讲习所”。只有让齿轮得到润滑、让贡献与回报对称,治理才能提质,机器才能高效。责任下沉,权力就得同步下沉,谁写重大方案,谁列席决策会;谁牵头疼改革,谁有协调印章。付出上浮,激励就得同步上浮,重大文稿单列绩效,核心项目单独系数,窗口标兵优先培训、优先晋升、优先疗休养。不少地方现在把急难险重事项张榜公布,标注加分权重,干部自愿揭榜,干完量化计分,分数直接与年度考核挂钩,材料组有人抢着写,改革专班不再“抓壮丁”,年底评优终于不用“轮流坐庄”。让算账代替算人情,比发一百句号召管用。

多劳不是错,少得才是病。治病的方子,写在《公务员法》的“考核与奖惩”里,写在中央“为担当者担当”的文件里,更写在每一名领导干部的行动里。下一次,再想把活派给“最能干的人”,请先把回报摆到桌面:要么给名,表彰、记功、晋升通道打开;要么给利,绩效、补贴、培训机会倾斜;要么给权,让操刀的人一起制定方案、一起调配资源。三条里总得兑现一条,否则就别怪“能者”学会“不能”。

“多劳”重新成为荣誉,而不是负担;让“能者”真正“多得”,而不是“多忍”。机关的风气,从来由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件件具体的事塑形。今天,我们多一分“说到做到”,明天,队伍就多十分“愿干能干”。毕竟,让能者多劳更多得,既是对个体的尊重,更是对公共效率的敬畏。

上一篇:“拆墙”让党课更具生命力

下一篇:提升党性鉴别颗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