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通运街道:深入打造“邻家邻”品牌矩阵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通州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8-08
通州区通运街道持续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引擎,深入打造“邻家邻”品牌矩阵,推动社区内部互助合作的“小邻里”,向覆盖整个街域、多元力量参与的“大邻里”跃迁,构建起多方协同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推动组织联建、资源联享、问题联解、服务联供,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扎根于每一寸通运热土,全力绘就“通运好邻里”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一、楼门共同体:邻里互助助力精细治理
以完善楼门长工作机制为抓手,设置“十有十减”共二十项具体工作内容,持续完善楼门长任职要求,指导楼门长配合社区开展服务。加强楼门长综合能力系统培训,结合楼门长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需求与困难,靶向设置楼门长培训内容,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区内外基层治理先进经验,不断拓宽楼门长建设楼门的工作思路。
二、区域协同合作:同心聚力共绘发展蓝图
建立协同合作机制,主动探索区域多领域合作新模式,与相邻街镇、辖区企事业单位等,以项目化、清单化等方式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区域邻里”在志愿服务、文化服务、就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联动,推动问题协同解决、区域协同发展,助力基层治理更高效、为民服务更暖心。
三、全环节多元化解:全链调解筑牢和谐基石
充分发挥全环节多元化解中心作用,建立“诉”前预防机制,将调解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通过开展社区活动、矛盾纠纷排查,培养居民遵纪守法意识。建立“诉”中矛盾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公检法司在化解基层矛盾方面的独特优势,采取非诉讼方式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建立“诉”后问效机制,通过跟踪回访等方式,了解群众满意度,巩固调解成果。同时,建立“总结归纳再预防”机制,及时对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向前一步研究制定预防问题再次发生的相关措施,争取达到由一个问题的解决带动一类问题“全解决”的效果。
四、两级协商议事:共商共议激活治理末梢
深化“邻家邻”协商议事厅建设,加强街道-社区(村)两级平台有效衔接,建立“微事快办、小事共商、大事联办”分层处理机制,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建强协商议事专业调解队伍,组建“银发议事员”“青年议事先锋”等特色队伍,通过“跟岗学习+实战指导”等形式,提升调解员的协商议事能力,全力推动基层协商议事出实效。
五、全龄友好服务体系:打造“老中青少”共享场景
持续深化“家-校-政-社”协同共育机制,举办“亲子运动会”“家庭志愿日”“少年实践成果展”等活动,不断拓展少年儿童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加强与青年群体交流合作,通过组织开展青年群体参与社区规划讨论、青年公益行等活动,架起青年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桥梁。通过举办全民运动会、社区春晚、社区邻里节等多彩活动,打造“老中青少”共享场景,让“通运好邻里”成为基层治理的情感纽带。
六、医养联盟:精准施策守护“银龄”健康
持续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健康大讲堂、健康义诊咨询、慢性病早筛查、居家健康管理、医联体上下转诊六大医养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就诊提醒等健康管理服务。同时,与通州区医疗联合体二、三级医院签订服务协议,为病情疑难复杂老年人开放转诊绿色通道,提供更快速、更精准、更专业的诊疗服务。
七、“红色物业”:多方联动织密物管网络
深化“邻里管家”红色物业服务联盟,定期组织物业人员培训,推动物业企业健康发展,全面提升物业服务水平,聚力破解物业服务难题,为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助力。加大对物业企业监管力度,定期组织召开物业管理工作例会、专项调度会,发挥好党组织“主心骨”作用,牢牢抓住“关键人”、管好“关键事”,以高水平物业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八、“红色工地”:主动服务助力安全生产
将党建引领“红色工地”作为重要着力点,积极推动社区党组织、机关党支部与工地党支部有机联结,共同商讨工地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强化属地安全监管,构建“党建+安全”工作格局,开展各类隐患、问题的排查巡查活动,把潜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铸造“红色盾牌”,为基层安全治理运行保驾护航。
上一篇: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举办“西聚伙伴 汇智同行”社区书记工作室研修项目
下一篇:首场“平谷区人才咖啡日”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