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西城区采取六项措施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文章来源:西城区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8-05

西城区立足区域发展的阶段特征、广大群众的现实需求和党建工作实际,把“服务”作为基层党建的鲜明主题,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六项措施,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服务团结群众、凝聚党员、改善民生、推动改革、引领发展。

一、构建区域化服务格局。以“组织全覆盖、服务全响应”为目标,积极构建区域化、全覆盖、开放式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强化街道党工委在统筹辖区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健全完善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机构和社区席位制“大党委”,通过项目化运作、组团式服务、开放式活动等方法,整合调动辖区中央、市属、区属单位以及群众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各级各类服务资源和服务力量,共同参与服务活动,形成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

二、完善规范化服务机制。健全以服务改革为重点的思想动员机制,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把思想统一到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上来。健全以服务发展为重点的党组织引领机制,推广“组织联建、条块联动、服务联做、党群联心”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党支部“四联”工作法,服务区域重点工作。健全以服务民生为重点的群众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深化“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工作,通过“居民议事厅”、“网格议事会”等平台,完善“全响应”机制,目前,共收集各类社情民意8.8万余件,已经解决问题8.5万余件,解决比例为96.9%。健全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力量整合机制,统筹社区资源、市场资源、志愿服务资源,服务群众安危冷暖。健全以服务党员为重点的党内激励帮扶机制,成立党员宣讲团,发挥优秀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完善优秀党员和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定期走访慰问和帮扶制度。

三、创新便捷化服务载体。把服务作为党建课题研究和党建创新项目实施的重点,不断探索新的服务载体和手段。探索党组织购买服务模式,将群众需求的公共服务类项目委托有资质、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实施,提高党组织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通过开展“邻里互助、守望幸福”综合包户、政策宣讲、法律援助、环境整治、矛盾化解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员志愿者在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实践中展现先进风采。组织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引导在职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1164个单位党组织、46195名在职党员,认领服务岗位24631个。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党建,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打造特色化服务品牌。坚持示范带动、试点先行,按照每个区委直属党(工)委都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和精品服务项目、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有群众认可的精品服务活动的标准,积极培育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服务先锋”,努力打造特点鲜明、成效突出的服务品牌。每年“七一”前,集中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成果展示活动,推荐一批基层党组织“服务先锋”,展示一批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特色项目和活动,逐步形成具有首善标准、影响广泛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群。

五、建设专业化服务队伍。采取社会公开招聘、组织选派、优秀书记兼任等方式,拓宽党务工作者来源渠道。各街道统筹安排、整合调配现有工作力量,保证每个街道配备3-5名工作人员,负责区域化党建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工作;每个社区配备1名专职副书记、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每个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和商务楼宇示范站、中心站配备不少于3名工作人员,其中至少1名为专职党务工作者;每个商务楼宇配备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或党建工作指导员。将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纳入基层干部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层党建、社会建设、群团工作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党务工作者和社区党支部书记待遇水平。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严格党员发展程序,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实行党员分类管理,促进“党员意识党员作用双提升”。

六、强化服务保障。完善党建经费保障制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基层党组织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把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区域发展规划,按照功能完善、标识统一、设施齐备、制度健全的标准,在每个街道至少建成一个集党员服务和社会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加强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站建设,集中力量加强中心站、示范站建设,一般工作站办公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两新共享园地”,将活动场所向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开放。

上一篇:石景山区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下一篇:丰台区委农工委从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