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安贞街道深化党建引领网格治理 建设“中医+养老”一条街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朝阳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11-13
朝阳区安贞街道安华西里社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成熟小区,面积0.3平方公里,共有居民楼22栋2789户,常住人口4614人。为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社区统筹考虑人口数量、支部设置、力量配置等因素,将辖区科学划分为16个网格,其中社会单位网格1个,居民网格15个,全由社工担任专职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楼门长等兼职网格员。
社区常住居民中老龄人口约占34%,存在人口老龄化程度高、慢性病管理服务难的问题,聚焦社区老年群体的健康服务需求,社区党委以第十网格内的“中医健康小屋”党建服务阵地为试点,通过“党建引领+中医惠民”模式,统筹整合辖区内外医疗、文化、服务等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单位资源,实现“小阵地撬动大治理”。
多元协同聚合力,构建“中医+”资源服务网络。社区党委将第十网格内安和基金会房屋升级改造,打造集诊疗区、健康讲堂、中药辨识等功能区于一体的“中医健康小屋”党建服务阵地。同时积极拓展资源链接渠道,与辖区第一网格内的北京广济中医医院、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第十网格内的安和基金会以及安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综合示范中心、同仁堂药房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汇聚设备、药品、技术等多方支持,实现“阵地共用、资源共享”。积极动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单位参与中医志愿服务工作,联动北京广济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其他中医资源,定期安排中医科医生到小屋义诊,每月惠及居民达50余人次。广泛动员辖区在职党员中医爱好者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为居民科普解答基础健康问题。同时,开展赋能培训,帮助志愿者掌握基础按摩、穴位保健技能等使用技能,提升服务能力,为社区健康养老事业储备人才力量。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展合作,组织高校学生到“中医健康小屋”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服务能力,实现校社共赢。
延伸服务触角,推动“健康治理”向网格延伸。建立“健康网格员”制度让健康服务送到居民心坎上将健康服务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建立“健康网格员”制度,由网格员兼任“健康观察员”,在日常网格巡查中,收集健康需求,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三张清单,重点关注独居老人、慢性病患者等的健康状况,建立重点人群健康档案,与“中医健康小屋”联动,必要时提供上门巡诊、送药服务,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健康难题,让健康服务真正送到居民心坎上。针对网格内因噪音、堆物等问题引发的邻里纠纷,社区邀请中医专家参与调解,通过“义诊+谈心”方式,在为居民缓解身体不适的同时,耐心疏导居民情绪,借助健康话题拉近距离、化解矛盾,有效提高了纠纷调解成功率,实现了健康服务与社区治理的同频共振、协同发展。其中,“中医助老,邻里守望”社区健康促进行动案例入选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品。
文化传承育新人,中医赋能治理提质增效。在提供健康服务的同时,社区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推进基层健康治理注入强劲动力。精心开设“中医文化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中医专家走进社区,为居民讲解中药炮制、四季养生知识,累计吸引居民500余人次参与,让中医药文化在生动有趣的体验中深入人心。加强启蒙教育,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搭建起社区与学校协同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桥梁,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中医药文化,感受中医药的魅力。社区党委还与中国中医药报社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借助专业媒体的资源和影响力,进一步盘活地区中医文化资源,开创了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和传承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