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通运街道:以养老服务创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绘就幸福晚年新图景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通州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10-31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点与难点。通州区通运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辖区实际,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抓手,以“问需于民、精准施策、资源整合、服务下沉”为核心思路,构建起覆盖全辖区、普惠便捷、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养老难”问题,更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的新路径。
一、精准问需,以调查研究为基,锚定基层治理 “靶心”
通运街道摒弃“粗放式” 服务,将需求调研作为养老体系建设的第一步,统筹各社区、村、筹备组力量,组建由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构成的调研团队,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现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深入老年家庭,与老年人及家属面对面沟通。调研内容涵盖日常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智能设备使用、适老化改造等,精准勾勒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经济水平老年人的“需求画像”。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深度分析与梳理,形成了一份详实的“养老需求图谱”,成为街道优化资源配置、制定服务方案的根本依据,确保每一项养老服务都能直击痛点、解决难题。
二、创新服务,以家庭床位破题,探索居家治理模式
针对重度失能、残疾老年人“居家照护难、专业服务缺”的治理痛点,街道积极开展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工作,配备专业护理设备与人员,为有居家照护需求的老年人打造了“家床合一”的照护场景。持证护理人员定期上门,提供日常清洁、康复训练、用药指导等服务,并结合身体状况定制照护方案,让老年人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享受到专业、贴心的养老照护服务,极大提升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三、资源下沉,以养老服务驿站为枢纽,打通服务 “最后一公里”
养老服务驿站作为集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康复理疗、居家上门于一体的社区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正成为养老服务体系中最贴近群众的“神经末梢”。街道持续强化养老服务中心枢纽功能,统筹水仙园和霍屯村养老服务驿站进行优化运营,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专业康复师为老人提供推拿和艾灸等服务,还组织开展合唱、书法、手工等各类活动近百场。自运营以来驿站已成为周边老人每日必到的“打卡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社区收集民情、化解矛盾的窗口,实现养老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四、协同共治,以养老服务大集为载体,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街道以“养老服务大集”为载体,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资源,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格局。联合品牌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法律援助中心、老年大学等数十家单位,在各社区、村开展“养老服务大集进社区”活动。大集提供机构入住咨询、健康义诊、康复辅具体验、防诈骗知识普及等“一站式”服务,不仅营造了尊老爱老的社区氛围,更搭建了“政府-机构-群众”的沟通桥梁。截至目前,大集惠及老年人8000人次,实现“政府减负、机构获利、群众受益”的多方共赢。
下一步,通运街道将继续以老年人需求为核心,优化养老服务体系,推动“需求清单”向“满意清单”转化,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为基层治理破解老龄化难题提供更多“通运方案”,让老年人更好地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