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代之声 > 组工论坛 > 正文
组工论坛

年轻干部培养宜“小火慢炖”忌“大火快炒”

文章来源:中国网        作者:仲旭维 彭梦思        发布时间:2025-10-15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当前,“80后”“90后”乃至“00后”年轻干部正逐步挑起干事创业的大梁,不少已在重要岗位上崭露头角。但不可否认,部分年轻干部虽有年龄学历优势,却存在基层经验匮乏、实践历练不够、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欠缺等问题,如同烹饪中“半生不熟”的食材,虽初具其形,但欠缺火候、底蕴不足。

“文火”煨底,焐实“接地气”的根基。文火之妙,在于弱焰持续、慢煨入味。“半生不熟”的年轻干部,往往缺的是泥土味、少的是群众缘,最需这种“文火”式的基层历练。如果把基层比作灶台,群众就是最好的掌勺人,组织要将年轻干部选派到乡村振兴一线、基层治理前沿,让他们在调解邻里纠纷的过程中揣摩沟通技巧,在化解信访矛盾的实践中体会群众立场,在推动项目落地的任务中摸清基层实情。正如“文火”能让食材在恒温中慢慢吸收汤汁、沉淀本味,年轻干部要在与群众拉家常中懂民心,在质疑和反对声中品味成长,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褪去书生气、接上地气,让“不熟”的实践经验“熟”起来,从根源上避免因脱离实际而陷入“拍脑袋决策”的误区。

“中火”熬炖,炼就“能扛事”的本领。中火之效,在于火势稳健、均匀加热。解决年轻干部“半生不熟”问题要打破一步到位的速成思维,给他们提供多岗位历练的成长平台和机会,让年轻干部在政策制定的“台前”与执行落实的“幕后”切换角色。从办公室到业务科室,既学撰写材料的严谨,也练解决问题的灵活。从项目筹备到落地见效,既要懂规划设计,也会解施工难题。多岗位历练好比“中火”,“中火”使食材在均衡热力下肌理紧实、熟而不柴,多岗位历练则让年轻干部在实战演练中煅炼筋骨、打磨本领。要通过跨部门轮岗、重点任务攻坚等方式,让年轻干部“不硬”的担当肩膀“硬”起来,防止因能力不足而导致“拍胸脯保证却干不成事”的局面。

“武火”收汁,筑牢“敢担当”的底色。武火之威,在于烈焰猛攻、留香定型。“半生不熟”的年轻干部成长到关键阶段,需经“武火”般的重大考验,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淬炼担当、锻造品格。要敢于把他们放到改革攻坚的前沿阵地、突发事件的处置现场,让他们在破解历史遗留问题中磨意志,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显担当,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明方向。如同“武火”收汁让食物浓醇、凸显真味,年轻干部要在自我淬炼中,慢慢“收汁”,沉淀心性坚定立场;在理论学习中,细细“入味”,以“细熬”的功夫涵养初心;在面对诱惑时,静静“去浮”,像撇去汤面浮沫般剔除杂念。如此,方能让“不牢”的根基愈发“坚固”,杜绝“出了问题就拍屁股走人”的逃避心态。

“半生不熟”的年轻干部培养成材,既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也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大计。唯有遵循“文火筑基、中火煅炼、武火淬炼”的规律,让他们在基层沃土中扎根、在实践磨砺中成长、在自我淬炼中升华,才能真正褪去“生涩”、渐至“纯熟”,成长为既敢担当又善作为、既懂业务又守初心的栋梁之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

上一篇:“跟我上”与“给我上”

下一篇:调查研究要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