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引领担使命 “红色堤坝”护安澜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通州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8-11
7月24日至29日,北京遭遇强降雨袭击。期间通州区水务局党组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防汛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作为通州区“运河红帆”党建品牌矩阵的子品牌之一,“运河上的红色堤坝”在实战中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组织力、战斗力,有效激发了全体参战党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昂扬斗志与团队协作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一、党建向一线引领
临时党支部建在一线。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下,区水务局党组以“五保一防”(保堤防、保人员、保工程、保设施、保重要点位,防次生灾害)为防汛核心目标,紧急成立“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上的红色堤坝守堤护堤临时党支部”,组建由相关部门党员领导干部任党小组长的防汛一线党小组,坚持24小时在岗带班值守,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指挥体系高效畅通。临时党支部打破单位和层级壁垒,统筹整合潮白河通州流域各基层站所党组织力量,坚守河道一线排除行洪堤防隐患,凝聚防汛迎汛的强大合力。机关党组织投入一线。机关党员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以“我先上”“跟我上”的实际行动,在风雨中践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誓言。局班子成员实施防汛包片分工负责制,第一时间下沉乡镇参与属地党委的巡堤排险工作调度指导,带队进行24小时巡查值守,确保防汛救灾组织领导有力有序。党员干部带头组成多个“红色巡查突击队”,在河道沿线两岸开展不间断、拉网式巡查,有效消除了风险隐患。基层党支部挺立一线。各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宋庄、潞城、西集镇三个水务所的全体党员干部主动投身所在乡镇防汛抢险,践行“一个支部一段堤”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每两个小时”向区水务局报告安全巡查情况的工作机制,累计报告534次。非潮白河泄洪沿线的其他乡镇水务所党支部,也坚守岗位、严格履职,在区水务局和驻地乡镇党委的双重领导下,发挥防汛前哨作用,积极开展备汛防汛抢险工作。
区水务局对一干渠三黄庄村方涵节制闸进行设备巡检
二、力量向一线凝聚
多种方式宣传引导。通过在“通州水务”公众号宣传典型事迹、在防汛大堤旁举行主题党日活动、组织通州香河两地水务部门实地调研等方式,筑牢京冀上下游防线,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安全避险的同时,身体力行支持防汛救灾工作。多支专业队伍参与。在局党组统筹调度下,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应急测绘队伍,配备GPS定位仪与水准仪等精密设备,为市、区两级领导防洪调度和指挥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保障。通过党组织积极沟通,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支援2台雷达探测仪用于监测堤防防洪风险。宋庄镇党委积极协调沐泽社工专业力量,为安置点群众送上专业心理疏导和文娱活动,营造积极乐观的安置点氛围。多方力量协同支持。潮白河综合治理工程9个标段施工单位党组织充分发挥甲级水利专业资质优势,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安排213名巡查人员轮班值守,提前布控76台专业机械设备,在17个河道关键点位开展“一小时一报”水位监测工作。镇级林场、公安巡逻队等多部门联合属地政府开展巡堤护堤,累计开展巡堤100余次,出动人员951人次,及时发现并处置险情。西集镇党委积极发挥由22名离任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组成的基层治理督导队作用,在队长侯兴龙带领下,化身“宣传员”“巡查员”“劝导员”,每日早出晚归开展潮白河沿线巡护工作,累计劝离河道垂钓等危险行为20人次。路城镇党委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巡查队、党员攻坚小组等方式,整合水务、应急、林场、派出所等多方力量,对潮白河潞城段近13公里堤岸实施全天候巡查值守。
潞城镇开展拉网式巡查工作
西集镇为村民发放盒饭等应急物资
三、措施在一线见效
坚守水利工程安全。在水利工程一线,211名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人员昼夜坚守岗位,累计出动巡查人员334人次,对全区400余座水闸、200余公里堤防及关键部位进行高频次排查,全力保障水利工程安全。高效组织人员转移。建立区级部门、镇、村三级协调联动机制,统筹机关干部、村“两委”、公安民警和各类社会志愿力量开展拉网式“敲门行动”,逐户排查,确保应转尽转、不漏一人。自7月28日10时起,根据区委区政府“1+3+N”潮白河泄洪调度工作体系安排,用时8个小时高效有序完成潮白河流域12个堤内村共计9835名群众的安全转移工作。截至8月3日18时,各乡镇安置点的转移人员已全部返回。及时有效应急处置。局机关纪委对抢险救灾全程进行监督跟进,确保参战各方层层压实责任,指挥体系高效畅通,建立了防汛应急闭环工作体系。通过各方协同努力,用时7个小时成功处置白庙橡胶坝东侧中墩冲毁及G95首都环线高速潮白河大桥桥洞堵塞事件。
宋庄镇召开潮白河沿线应急防汛工作部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