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太平桥街道引领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丰台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6-18
在太平桥街道9.81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每天从凌晨到深夜,1000多名外卖骑手、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穿梭不息,他们不仅是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更是基层治理的“流动探头”。街道创新构建“需求导向—服务赋能—协同共治”体系,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下新就业群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暖“新”之城 打造城市服务新港湾
“以前送餐间隙只能在树荫下歇会儿,现在有了这个‘家’,不仅能喝口热水、吃顿热饭,还能给手机充电、短暂休息”。美团骑手所说的“家”,是街道精心打造的84处“暖新驿站”。这些驿站以“15分钟志愿服务圈”为半径科学布局,分布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站)、社区村、银行网点、商超等场所,统一配备充电设备、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等设施,部分站点还增设了按摩座椅和图书角,驿站日均服务超300人次,累计服务已突破2万人次。
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推行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十个一”暖心服务清单:夏季发放含清凉油、冰袖和便携小风扇的“清凉包”;冬季配备保温杯、暖宝宝和防滑鞋套的“暖冬包”;每逢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特色活动;定期提供免费理发、义诊服务;联合辖区商户设立22家优惠就餐点、9家优惠美容美发点和3个优惠便民修车点。“这些细节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美团骑手的感慨,道出了许多新就业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赋“新”成长 构建职业发展新生态
太平桥街道的暖“新”关怀不仅停留在生活层面,更着眼于职业发展需求。通过“资源聚合、科学组建、服务联动、共建共治”四轮驱动机制,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全方位职业服务体系。
在技能提升方面,联合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中建协分校),推动“小哥学堂”“青年夜校”等项目覆盖更多的新就业群体,开设“互联网+线下”融合学习班,学员可利用碎片时间完成机电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园林技术、市场营销等9个专业课程学习,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和中专学历证书。
在权益保障方面,聚焦职业安全、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依托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全区在街道首批挂牌的“北京市丰台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创新“线上预约+线下调解”工作模式,组建由司法所、街道民生保障干部、工会干部组成的专业团队,累计化解劳资纠纷52起,追回欠薪89.5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2%。
在社区融入方面,“太平新锋”志愿服务积分制持续升级优化,推动定岗赋责,推广“顺手公益”“沿途服务”“就近志愿”。骑手们通过“随手拍”上报社区治理问题、参与公益活动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体检套餐等9类奖励。今年以来,新就业群体累计解决井盖破损、垃圾堆放等民生诉求46件,兑换积分奖励83人次。
汇“新”力量 激发基层治理新引擎
在街道的引导带动下,新就业群体正以多种形式积极投身基层治理。30名快递小哥组成“反诈宣传队”,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案例讲解等方式普及反诈骗知识;外卖骑手小王组建的“先锋车队”与8户独居老人结对,提供定期配送服务;快递员小董凭借职业敏感协助派出所破获快递偷盗案件;骑手小李在下班途中救助一名腿部摔伤老人并将其安全送到家中;在抗击大风预警期间,38名骑手组成的应急队协助清理5处倒伏树木,保障了道路畅通。
数据显示,新就业群体年均志愿服务时长增长42%,其提供的线索使社区安全隐患处置效率提升65%。这支“移动哨兵”队伍充分发挥走街串巷、熟悉社区的优势,累计上报井盖移位、电线裸露、消防安全等隐患237处。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伙伴”,形成“街道暖心服务、骑手热心反哺”的良性循环。
“街道给我们家的温暖,我们也要把这份温暖传递出去。”先锋骑手的话生动诠释了“太平新锋”品牌的价值内涵。通过服务与治理深度融合,新就业群体实现了从“城市过客”到“社区主人”的角色转变。这些活跃在大街小巷的“神经末梢”,正用他们的坚守与奉献,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厚度,共同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