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长辛店街道 “民情管家”服务到家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丰台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3-18
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以党组织服务群众常态化、全民参与多元化、主动治理精细化为目标,通过靠前服务群众,积极构建多元参与、务实有效的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模式,着力建设“家门口”的协同治理共同体,打造了“民情管家 服务到家”党建品牌。
“以前,我出个门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公交车站。现在,小区门口增设了公交站,出行可方便多了。”家住光明里社区的居民刘大妈激动地说。
刘大妈说的是小区门口新设的专178路公交车光明里停靠站。为了破解居民出行难题,长辛店街道党工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多次与北京公交集团共同开展调研和实地踏勘,解决场站场地小、道路通行条件差等问题,将专178路公交线路向西延长约1.5公里,沿途增设了“建设里”“光明里”两站。2024年4月12日,延长的公交线路正式通车,周边5500户居民从此告别“乘车难”。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长辛店街道党工委建立“民情网格、民情驿站、民情中心”三级服务群众体系。2023年起,街道党工委整合辖区各方社会力量,发动所属党员、“双报到”党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企事业单位职工等2100余人,组建了“民情管家”队伍,打造“家门口”的协同治理共同体。
“四到服务”送上门
“看到居民家暖气顺利变热了,我这心里总算踏实了!”朱家坟北区社区党委书记说道。
2024年10月中旬,朱家坟北区社区居民向“民情管家”反映,五里四号院供暖设施因周边新建小区施工受损。小区里住的高龄老人多,眼看冬季供暖临近,万一延迟供暖,老人们的身体可吃不消。社区党委马上启动“吹哨报到”机制,向街道相关科室汇报情况。街道第一时间联系相关单位协调此事。经过“供暖管家”供暖公司一周抢修,受损供暖设施修理完成,确保顺利供暖。
为进一步整合辖区服务力量,街道党工委依托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开展到家问需、到家接诉、到家帮扶、到家解困的“四到服务”。成立由辖区物业组成的“红色物业联盟”,健全物业、社区接诉即办“双派单、双响应”机制,与辖区供电所、自来水厂、供暖公司、银行等公共服务单位开展结对共建,引入“水管家”“电管家”“供暖管家”“银行管家”上门服务群众,多方主体同向发力,同题共答,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长辛店街道常住人口6.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2.1万,老龄化程度达33.3%。根据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实际,街道党工委加强医社联动、医养联动,依托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等4个医疗机构、6个养老驿站的20余名骨干医生和驿站社工组建“健康管家”队伍,发动805名健康志愿者参与,开展“健康管家 服务到家”服务群众活动,结成“四到服务”共同体。通过健康讲座、入户探访、陪诊就医、中医义诊等形式,服务群众2.6万人次,辖区家庭医生签约率增加至80%。
“六巡一问”解难题
为及时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街道党工委组织“民情管家”开展巡社(村)情、巡设施、巡环境、巡违建、巡秩序、巡安全和上门问需的“六巡一问”工作,在社区设立“民情站长”统筹收集处理民情诉求,快速解决辖区群众难题。
2024年7月底,东南街社区“民情管家”在巡社情中了解到,杨公庄一平房院内的闲置房屋因降雨频繁发生垮塌。了解情况后,社区党委马上“吹哨”长辛店街道,组织施工队开展抢修工作。
施工前,社区“民情管家”走访平房院内其他住户,讲解拆除受损墙体的必要性,并告知施工期间注意事项,争取院内居民的理解配合。次日,施工队对受损墙体进行了拆除,消除了安全隐患。
东南街社区老旧平房院落较多,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引领为重要抓手,成立由光明里、建设里、 崔二里三个社区组成的“三里地区片区”党建协作体,有效解决老镇更新建设期间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红色议事厅”“五方共治”引导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协商议事,有力解决了央企宿舍区“三供一业”移交后的服务管理难题。
群众“点单”提需求,管家“接单”解难题,这是长辛店街道创新推广的“民情码上说”小程序提供的新功能。由于做到了主动治理、马上就办、未诉先办,大大降低了辖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量,其中小区房屋修缮、停车管理、公共秩序、 物业服务等民生类诉求量下降57%。
“协同治理”促和谐
“多亏有社区‘法律管家’帮助调解,才让这件事顺利办成。”长辛店街道陈庄大街46号平房院的白先生高兴地说道。
2024年夏天,白先生发现自家后墙外邻居修缮房屋导致自家排水被堵。“每到下雨天,原先经过邻家院排水管线的雨水就会倒灌,浸泡我家院墙。”了解情况后,陈庄社区“法律管家”带着《民法典》来到白先生和平房院其他邻居家中,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周围邻居团结互助解决问题。在“法律管家”的劝导下,白先生和邻居们共同出资,改造了相关排水线路,解决了这个问题。
街道党工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多元共治格局,联合地区人民法庭、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等基层法治力量,成立了由350余人组成的“法律管家”队伍,开展矛盾调解、普法宣传、诉源治理等“法律管家 普法村居行”工作,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借助家门口“普法驿站”和“一站式诉源治理平台”,开展法律服务、矛盾排查、诉源治理活动320余场,覆盖居民2.1万人次,实现了“小事不出楼门,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