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杨镇用好“1234”工作法建强农村党员队伍 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顺义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2-25
顺义区杨镇地区党委结合农村党组织建设情况,通过精准分析研判,制定“1234”工作法,建强农村党员队伍,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
建立“1个”工作机制
杨镇地区党委以壮大党员队伍、优化队伍结构为目标,每年专题研究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发展党员“黄牌督办、红牌预警”工作机制,将“当年应发展党员,但未储备入党积极分子”的村纳入“黄牌督办”,每季度跟进各村党支部培养对象储备情况,确保按计划发展党员。将“60周岁以上党员占比超过60%”的村纳入“红牌预警”,进一步优化党员年龄结构,同时,地区党委专题调度“红牌预警村”,业务科室每月到村党支部跟进督办储备情况,村党支部书记每月汇报储备进度。
拓宽“2个”储备渠道
关注身边“好苗子”。实施“入党积极分子靠拢行动”,将入党意愿强烈、表现突出、品德良好的一线工作人员纳入培养考察视野,引导每村每年储备1名入党积极分子,消除村级无人可发展的困境,实现“量”的储备。向外挖掘好人选。结合“乡村梧桐·三百工程”人才储备工作,加大储备力度,挖掘本镇在外务工人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人才,将农村发展党员纳入“乡村梧桐”考察范围,综合考虑入党意愿和个人素质,对符合发展党员条件且综合素质优秀的进行储备,实现“质”的提升。
压实“3个”工作阶段
摸清底数。每半年对党员年龄结构、学历、工作状况等进行动态统计,分析农村党员构成、掌握发展党员缺口。部署计划。根据已摸清底数,建立《农村党支部近三年发展党员台账》,聚焦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进行清单化管理,推动发展党员数量持续增长。精准指导。开展“‘年轻党员空白村’清零行动”,压实支部责任,打通储备渠道,优化发展党员年龄、学历结构。
抓好“4个”一线表现
日常表现。结合志愿服务、参与主题党日活动等现实表现,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个人品德、思想动态。释放正能量。通过入村考察、谈心谈话等方式考察发展对象群众基础、服务精神、个人品德,引导发展对象成为村庄“好风气”的引领者。引领作用。针对乡村致富能手、农业带头人等,了解其带动村民就业、农业技术推广、推动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工作作风。对于村务工作者、网格员等一线骨干,镇村两级联合考察,重点关注在网格治理、环境整治等重难点任务中的工作态度,为农村党员队伍备足“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