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房山区委社会工作部:构建“房山好邻居”基层治理体系 织密民生“幸福网”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房山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2-12

房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党建引领,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绣花功夫办好为民小事,深化“房山好邻居”品牌工作;用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变革,打造房山社会治理新“枫”景,为首都超大城市治理贡献“房山经验”。

(一)坚持创新优化,打造房山社会治理新“枫”景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大力推进“房山好邻居”社会治理工作。社会工作关乎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涉及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为开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区委社会工作部从基层实践中敏锐捕捉和提升新亮点。比如,西潞街道苏庄三里社区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提出“好邻居”品牌,用熟人社会理念解决陌生社区的治理难题;长阳镇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造“您来提我来办”品牌,锤炼党员干部真抓实干作风。在此基础上,房山区创造性开展“房山好邻居”社会治理工作,将“房山好邻居、凡事好商量、有事我来办、难事大家干”理念不断延伸,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擦亮“房山好邻居”社会治理的房山品牌,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房山案例。

二是系统性构建“房山好邻居”基层治理体系。出台《关于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全力打造“房山好邻居”的实施意见》,建立7大体系,明确27项工作举措。从制度层面强统筹,促协调,抓牵引,形成了全区基层治理的一盘棋格局。

三是高标准建设房山区“好邻居·我来办”社会治理中心。打造房山区“好邻居·我来办”社会治理中心,整合18个行业部门,划分5大功能区域,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模式,集成“法律服务、纠纷调解服务、信访接待”等功能,建立起“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平台。同时在全区各村(社区)建立了“我来办”工作室,每天安排至少一名“两委”干部负责接待群众,帮助群众答疑释惑、解忧化难。

四是加强基层治理专家智库建设。举办“房山好邻居”社会治理交流研讨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签署产学研融合政校合作协议,成立“房山区社会工作研究院”,共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践基地”“房山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促进房山社会工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双促进。

(二)坚持基层导向,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头雁领航”能力素质提升班。全区各级党组织共组建党员先锋岗、服务队1500余个,党员干部走访群众4200余人次,村(社区)干部和党员走访群众7.1万余人次,解决问题事项7500余件次。

二是为社区(村)减负赋能。围绕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小马拉大车”问题,出台一系列具体举措。村干部表示,事项少了,文山会海少了,微信群消息少了,有更多时间去想如何为村庄谋发展,为百姓谋福利。

三是提升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行动质效。走进长阳镇暖心驿站,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有序的环境和温暖贴心的陈设,桌椅、饮水器、微波炉、充电器等暖心设备一应俱全。“每次送快递最担心的就是手机没电,这个暖心驿站给我们免费提供充电器,真的很贴心。”一名正在驿站充电的快递小哥兴奋地说。

近年来,房山区不断提升“37℃+”暖心品牌服务质效,通过建立暖心驿站、提供关爱服务、破解急难愁盼等方式,不断提升全社会关心关爱团结凝聚新就业群体友好氛围。自2024年起重点推动“好邻居·友好场景”建设,聚焦工作便利、生活服务等高频诉求,破解进门难、停车难、找路难、充电难、吃饭难等问题,已建立暖心驿站、友好驿站、友好商户等友好站点430余个,有效推动新就业群体服务由阵地式向场景式转变。

(三)坚持专业赋能,提升社会工作能力

一是加强社会工作平台建设。升级改造区级社会工作指导中心,新建佛子庄、大安山、蒲洼3个乡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全覆盖。

二是统筹社工人才队伍健康发展。加强社区工作者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房山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实施细则及配套的考核、培训、招聘、选拔任用文件。选拔优秀社区工作者、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参加市级“优才”“乡工”培养计划。举办房山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

三是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巾帼好邻居”“青聚好邻居”“燕山老工友”“城关关新点”“暖新长阳”“窦店共富小哥”等多个精品志愿服务项目、服务队伍脱颖而出,推动了全区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房山区共有各类注册志愿者29.32万人,志愿服务队伍5060支,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区内志愿者开展主题活动600余场,参与1.2万余人次。

上一篇:丰台区新村街道:多元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通州区统计局组织召开2024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