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西城区广外街道“睦邻坊”为百姓的幸福生活努力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西城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9-11-28

1层上6层,如今只用11秒,省去了83级台阶的攀爬……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借助睦邻坊协商议事会,西城区广外街道红莲中里6号楼的三个单元全部加装电梯完成,目前进入试运行阶段,家住6层的70岁老人章阿姨终于可以自己推着轮椅,自由上下楼了。

红莲中里6号楼建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社区内36%的住户年龄超过60岁,可现在干净的楼道、平整的地面、高智能的电子门禁,加上新装上的电梯让这个“奔4”的老楼一点也没有老旧小区的样子,这还要多亏了“睦邻坊”协商议事会。

“‘睦邻坊’是以居民楼为单元的社区自治组织,由社区党员、老住户、社工、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社区书记周瀛介绍,十多年间,“睦邻坊”为社区、为居民的沟通、协调提供了方方面面、事无巨细的支持和帮助,现在居民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睦邻坊”,居民与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亲密的信任关系。

时间拨回至2017年底,那时候,全市有个别老旧小区开始探索给楼道加挂电梯,方便居民出行。章阿姨得知此事后,拿着报纸在“例行”的睦邻坊协商议事会上,向周书记反映了这一意愿,还纷纷得到了大伙儿的响应。考虑到居民们的实际情况,周书记立马把这件事当成是自己心中的头等大事,开始找可合作的资源和项目。

可加装电梯是一件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获得全楼居民住户100%同意,有一户不同意项目都不能“落地”。2018年,社区将诉求反映给街道,再由街道反应给区房管局,最终取得了区里的大力支持,请来了供应商以较低的价格承接此项惠民工程,接下来就要开始做群众的工作了。

第一次协商会,社区请来电梯公司、街道、区房管局的代表,邀请全楼54户居民一起,由电梯公司带着模型,把加电梯的目的、计划和未来一一和居民沟通,当场就有14户居民表示同意安装。剩下的近30户各有各的实际情况。有的是租户,没有决定权。有的是老人遗留房产,子女产权尚未捋清。还有就是家住一楼和二楼的居民,对电梯没有迫切需要,并且对安装电梯是否会影响家里的采光等,存在若干疑虑,不愿意签订协议书。睦邻坊骨干们根据各户不同的情况,分头上门做工作。房主不在的,多方打听找房主。子女有继承纠纷的,协调他们在安装电梯问题上达成一致。最难的是一楼和二楼住户,只要他们有一户不答应,加装电梯就无法施行。经过一个月的入户协调、协商,全楼54户人家最终全部签订了同意安装电梯的协议书。为此,睦邻坊又特地召集大伙儿开了一次全体会,感谢一楼和二楼住户的理解和付出。

“这事儿能办成,关键是这么多年‘睦邻坊’真为大伙儿发挥作用了,感情的底子在那儿。”周书记高兴地说。追溯“睦邻坊”的历史,“前身”是十多年前的红莲中里社区楼管会,随后三位一体的楼管会正式更名为“睦邻坊”,并以楼为单位建立小组。“我们就从一个敲门开始,让睦邻坊的成员拿着印有社区、派出所电话,以及社区周围便民设施的社区名片去敲邻里的门,并互留电话,不仅是给他们的生活提供帮助,也是一个认门过程,遇到事儿了也有个求助的对象。”谈及“睦邻坊”是如何起步时,社区负责人这样介绍道。

目前,“睦邻坊”已经发展壮大为15个小组,各小组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比如七组规划了院内的停车位,楼里居民再没有为停车闹过别扭;十三组集合了楼里有技能人的信息,谁家有需要就帮忙去维修……“睦邻坊”成员们的辛勤付出与热心帮扶,也让近2万人的社区变得和睦如一家。

如今在西城区广外街道,这样的社会组织越来越多,比如手帕口南街社区“暖邻坊”、椿树馆社区“朝霞映晚霞”、红居南街社区“友爱家”,都一直在志愿服务、建设社区中默默付出。其实这些自治组织的成员都是社区的普通居民,但他们通过组织凝心聚力,团结居民,成为了居民最贴心的人,真正实现了“邻里守望”。

上一篇:通州区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座谈会

下一篇:通州区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