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通州区新华街道“五常”工作模式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通州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4-10-23

通州区新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结合各社区实际,形成“一社区一品牌”,指导河畔雅园社区建立“五常”工作模式,在常走访中找问题、溯根源,在常协商中问需求、问建议,在常联动中搭平台、促参与,在常鼓励中树模范、倡新风,在常运算中做好“加减乘除”,构建社区治理“新蓝图”。

一、常走访,找问题、溯根源,抓民生中的重头戏

针对小区长期无居委会管辖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社区居委会采取多层级、多层面、多层次走访,与在住居民、管片民警、原所属乡镇干部、月亮河工作组领导走访座谈,运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在职党员报到、亮身份办实事等机制,列问题清单,找问题根源,由简至难,快速推进解决。铺设单元门的残疾人坡道,更换破旧居民座椅,增加便民快递柜,改善小区内破损路面,协调疾病卫生讲座、入户体检等,解决了诸多民生需求,方便居民“医食住行”,让居民感受到生活有关注、需求受重视。

二、常协商,问需求、问建议,抓向心力画同心圆

社区定期开展社区基层治理协商会,听取民情民意,收集居民建议,建立工作台账,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促进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让居民从“不想说”“不敢说”变成了“有就说”,打开议事协商的“话匣子”。例如,在开展垃圾分类时,小区用最短时间适应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为顺应居民养宠物需求,结合居民提出的“小区宠物粪便应纳入‘分类’管理”建议,社区投放宠物便桶,倡导居民做到“精细化”文明养犬。

三、常联动,搭平台、促参与,抓社区治理新格局

针对“商住一区”模式产生的多元化矛盾,社区搭平台、做公益,倡导辖区企业和居民、志愿者一起参与基层治理,通过“商居共融”项目,链接辖区企业的优质资源,促进居民共享,实现居民、企业双向奔赴。部分企业商户提供活动场地、免费饮品、志愿者餐、免费课程、美容项目、免费观影等资源。辖区企业对志愿公益活动的热情给居民留下了好印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矛盾的产生,也拉动了消费内需,构建商居共融的治理新格局。

四、常鼓励,树模范、倡新风,抓建设营造好氛围

按照开放式社区建设要求,建设融合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街道文化中心等诸多功能的居民活动场所,依托这一多功能平台,开展居民吹拉弹唱、琴棋书画、妇女儿童活动、舞蹈、体育健身、读书讲座、手工制作等诸多身心健康活动,促进了邻里沟通交流,改善了邻里关系,推动了邻里互助。将文体队伍、志愿者队伍等团体培养成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人翁”,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在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选树居民榜样,利用社区微信公众号、电子屏、微信群、宣传栏、宣传册等多载体宣传道德模范,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营造社区良好氛围。

五、常运算,做好“加减乘除”,抓“民声”促未诉先办

结合历史遗留问题多、复杂矛盾多、居民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为了做好“接诉即办”工作,结合“网格+热线”,社区采取“加减乘除”工作法,促进“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深化。一是“向前一步做加法”,深挖矛盾起因,开展源头治理。社区将物业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与所有社工建立了联系群,对于反馈到社区的问题,第一时间发到联系群内,由社区书记统一调度,物业公司各岗位负责人及时配合解决,推动居民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快速解决,营造了方便、高效、快捷的办事环境。二是“历史问题做减法”,制定专项方案,开展系统治理。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多次与业主见面,召开协调会、专题会分析研究,调动多方资源,着力解决一批“老大难”的历史遗留问题。三是“共性需求做乘法”,整合资源优势,开展综合治理。依托12345接诉即办工作,梳理居民共性问题,上下贯通条块推进。四是“化解心结做除法”,从实从细排查,开展精细治理。经常性开展排查、协调、反馈工作,针对漏雨、扰民等多种纠纷,积极召开座谈会,做好解释疏导,主动化解“心结”。结合节假日等契机,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体育活动,弘扬邻里团结、互助、和睦的传统美德。

上一篇:门头沟区龙泉镇东南街社区“三建一见”打造“不难办”社区治理新模式

下一篇:顺义区胜利街道建北三社区用好“传帮带” 培养后备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