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东升镇“选育管用”四措并举加强农村(股份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文章来源:海淀区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15
东升镇党委根据市、区委关于后备干部的有关精神和要求,按照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和选拔任用标准,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选、育、管、用”四方面加强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坚持科学标准,畅通选拔渠道,优“选”后备干部
树立“唯才是举”的工作理念,坚持选拔标准,切实把有培养潜力的农村优秀人才选进后备干部队伍。一是注重选拔的公开性。镇党委在选拔后备干部时坚持“五公开”,即公开选拔条件、公开任职资格、公开工作流程、公开时间安排、公开纪律要求,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晓率,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人选报名参加竞争。将民主推荐与个别谈话相结合,广泛听取意见,确保干部群众对选拔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注重选拔的专业性。与专业人力资源测评机构合作,采取笔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等方式进行综合测评,经系统分析,形成胜任能力报告,对后备干部人选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和指导。三是注重选拔的实效性。制定《东升镇关于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使用、管理的规定》,每两年对镇管后备干部进行一次公开选拔。坚持“人岗相适”标准,根据村(股份社)实际和长远发展需要制定岗位标准,不降格以求、不滥竽充数,保证选拔的匹配度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面培养,创新培训方式,精“育”后备干部
树立“大培训”理念,按照重点培养、全面发展的原则,创新培养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培育后备干部。一是分层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依托区域内教育资源,划拨专项资金,开设清华大学党政及经营管理干部、中央党校东升镇党政管理干部、北京大学东升镇经营管理干部、基层干部轮训等系列培训班,把后备干部纳入培训范围,切实提升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此外,还鼓励后备干部在职学习和脱产学习,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二是横向交流与纵向培养相结合。镇党委统一调配镇管后备干部,加强各村(股份社)之间干部的横向交流,对后备干部的提拔使用不再局限于一个村(股份社)内,某一村(股份社)的后备干部可以到其他村任职,同时选拔35岁以下年轻优秀后备干部进入镇机关进行培养锻炼。通过横向交流与纵向培养相结合,促进后备干部之间思想理念、综合能力的相互借鉴提高,增强了干部队伍活力。
三、坚持多管齐下,规范完善机制,严“管”后备干部
镇党委坚持在“管”中“育”,在“用”中“管”,采取“交叉分类、一人一档”的办法,健全完善后备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一是坚持分类管理。对后备干部实施分类管理,突出不同侧重点和考核权重,努力推进日常管理“既严又实”。按层次分,包括正职和副职后备干部;按成熟度分,包括近期使用类、中期使用类和长期培养类三种;按专业分,包括党务类、行政管理类、经济管理类等。二是注重跟踪考核。建立后备干部思想汇报、谈心谈话、定期述职等制度,畅通交流渠道。注重在村“两委”换届、成员调整、年终考核及日常工作中了解后备干部工作情况,每年进行一次系统考核,全面了解后备干部德能勤绩廉表现。根据每年度跟踪考核情况建立后备干部个人档案资料,为后备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依据。三是坚持动态管理。建立后备干部数据库,在定期考察和平时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适时对不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进行调整,及时把群众公认、政治业务素质好、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和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得票较高、民意好但未提拔的人员纳入组织视野,不断健全完善后备干部数据库。
四、坚持适时压担,搭建成长平台,活“用”后备干部
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最终目的是使用。对个人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实绩明显的优秀后备干部,镇党委大胆地派任务、压担子,把他们放到村(股份社)、镇机关具体岗位上和重点难点任务中去锻炼成长。一是给位子。让后备干部在农村党务、集体企业及行政事务管理等岗位上担任助理,使理论学习与岗位练兵相结合,推动他们在实践中历练成长。二是压担子。让后备干部参与全镇重点工作任务、文明城区建设、集体经济改革、治安调解等重点难点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潜能。三是壮胆子。通过谈心谈话、座谈交流、日常指导等方式,对后备干部在政治上多把关、工作上多鼓励、生活上多关心,使他们能够找准方向,放下包袱,消除顾虑,大胆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