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密云区法院党组:“四化并行”加强党小组建设 实现党建引领审执业务双向提升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密云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2-05-20

党小组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最基层、最末梢,是组织和凝聚党员的最小党员。近年来,我院坚持将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上,着力实现组织设置规范化、日常管理制度化、队伍建设系统化、作用发挥长效化,实现了党建引领与审执工作的双向提升,在司法体制改革中打通了党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四把握四确保”党小组工作法获市高院寇昉院长批示肯定,党小组规范化管理党建项目获评“北京法院党建创新示范项目”。

一是组织设置规范化,实现全覆盖。坚持党小组设置和办案团队建设相统一,做到审判执行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小组设置就延伸到哪里。2021年,结合轮岗交流后党支部调整实际情况,设立31个党小组,其中在审判执行部门成立25个党小组,在综合行政部门成立4个党小组,在审判辅助部门成立2个党小组。党小组设置以“便于开展工作”为根本,在与审执团队和工作组的划分相一致的前提下,以业务分工为原则成立15个党小组,以重点攻坚为原则成立16个党小组。立案庭党支部以速裁团队为主体,成立“速裁攻坚”党小组,围绕“快”字下功夫,做到快立案、快送达、快审理、快结案,使简单案件进入“快车道”,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19.46天,在全市法院排名第一。执行局党支部成立“速执”党小组,探索推行“速执四分流”模式,有效实现简案快执、繁案精执,简易案件平均执行周期缩短至20天,获寇昉院长批示肯定。

二是日常管理制度化,确保可持续。建立“1+5”党小组制度体系。“1”即《党小组工作规则》,对党小组设置的标准及程序、职能任务和工作重点等进行原则性规定,为做好党小组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标”;“5”即《组织生活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学习制度》《汇报制度》和《思想工作制度》,为做深做实党小组工作提供明确指引。强化制度落实,将对党小组制度体系的解读作为全院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的重要主题,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确保基层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熟知制度内容,切实贯彻落实。将党小组专项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处级干部述职述廉和党支部书记述职必述内容,作为评价考核领导干部的指标之一,督促领导干部切实发挥指导作用。每季度开展专项检查,将座谈交流、查看党小组工作记录和匿名问卷相结合,及时约谈党小组制度落实不力,工作弱化、虚化、形式化的党小组长。

三是队伍建设系统化,形成强带动。党小组组长是提高党小组建设水平的有效抓手,是决定党小组作用发挥的“领头雁”。以既是政治上的“明白人”,又是业务上的“内行人”为目标,选优配强党小组组长,现有的31名党小组组长,平均年龄35岁,平均党龄16年,平均进入法院系统时间15年,既有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的重大先进典型,又有获得 “民事审判业务标兵”“北京市法院系统先进法官”等荣誉的审判业务“行家里手”。紧密结合本院党建工作重点和部门业务工作难点,制定差异化党小组长责任清单,组织党支部书记与党小组长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可监督、可问责式推进责任落地。制定党小组长年度培训计划,将集中学习与实践参观相结合,政治轮训和党务培训相融合,工作要求和组长需要相契合,为其开展党小组工作奠定坚实智力支持。结合北京市法院系统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将党小组长履职情况作为评优评先,干部选任的依据之一,充分调动党小组长履职尽责的精神动力。

四是作用发挥长效化,打造新亮点。每年年初开展一次党小组专题调研,动态掌握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岗位干警对党小组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为抓好年度党小组工作提供实践支撑。实施党小组定期评比机制,明确评比标准,采取计分量化方式,按照基本项、加分项和扣分项三部分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以评促建。充分发挥院内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的宣传作用,开展“我的小组我来讲”专题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党小组的特色做法和工作成效,努力在全院范围内形成学有榜样、做有示范的良好氛围。最高法天平文化月刊以《让党小组在山区基层发力》为题,对该院太师屯人民法庭党支部家事审判党小组进行专题介绍。

上一篇: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开展党员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下一篇:平谷区黄松峪乡白云寺村“微网格”扁平化管理 撬动基层末梢治理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