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商联紧扣“党建强、发展强” 推动民营经济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市工商联 发布时间:2021-06-16
近年来,市工商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加强民营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的各项指示要求,立足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提高政治站位,围绕“党建强、发展强”主题,紧扣“四个注重”,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新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注重党建引领,在教育引导上发挥新作用。以民营经济党建为载体,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政治引领和教育引导的新路径。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召开北京市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推进会,在京西红色党性教育基地等6家单位设立北京市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每年与市委统战部合作,举办民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商协会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人员培训班,着力培养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队伍。三年来,累计培训达800余人次。充分发挥青年企业家专委会和市区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商会组织的主体作用,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市、区两级年轻一代工作网络,为青年企业家凝聚共识、建言咨政、共谋发展提供平台和载体。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连续7年联合举办13期培训班,千余名年轻一代企业家参加培训。
二是注重服务指导,在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市工商联作为市委“两新”工委成员单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创新运行机制和组织方式,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和商协会党建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先后向商协会组织和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发出在京过年的倡议,组织召开全市工商联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组织系统内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依托市工商联“百千万”工程,建立民营经济党建工作网格化联系服务机制。驻会领导牵头组建7个服务工作组,将548个市工商联系统党建示范点按区域划分,分别联系指导,将推动民营经济党建工作作为服务小组的重要职责,促进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以商会党建为突破口,建立民营经济党建调研机制,开展商会党建专项调研,先后召开11场座谈会,走访69家商会和会员企业,与106位商会党组织负责人进行交流座谈,赴浙江、广东等5省市工商联、商会考察学习,形成《工商联党组织领导所属商会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工商联所属商会加强党建工作对策研究调研报告》。
三是注重担当作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作出新贡献。发挥民营经济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广大商协会和民营经济人士,积极投身战疫一线、保供稳价等工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市951家民营企业、商会组织等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共计21.15亿元。把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战略作为民营经济党组织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形成抓党建促落实的工作格局。据统计,全市工商联系统共引导1514 家民营企业帮扶2555个村,涉及贫困人口2.4万户、共计22.5 万人。组织20家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一对一”帮扶新疆和田地区20个挂牌督战村,实现结对帮扶村全部脱贫。
四是注重守正创新,在探索民营经济党建工作模式上取得新进展。全市工商联系统探索形成了党委领导,组织部、社工委民政局具体指导,工商联协调落实的商协会党组织建设新模式。东城区工商联构建了区委总揽全局抓总,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牵头,区工商联指导,并按属地管理原则各街道工委领导和各部门结合职责协同推进的“党建带动统战、统战促进党建、共建服务发展”的商会党建工作格局。朝阳区工商联形成将商会党组织纳入属地党(工)委领导,街乡党(工)委副书记担任商会党组织书记,街乡党(工)委提供党建经费、活动场地,组织集中学习的党建工作模式。结合不同行业和区域特点,着力在创新平台、彰显特色上下功夫。指导北京市物流商会形成“红车轮,加速度”党建工作模式,北京企业评价协会建立“红色领航”党建诊断工作模式。注重把握民营经济党建工作规律,着力在创新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北京商鲲教育集团党委探索党员职工“三培养”机制,建设“红色文化讲习所”,开设“三位一体”党建网站,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东华软件公司党委以党风廉政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反贿赂反腐败的公司廉政体系建设,完善党组织功能,提高党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