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促发展 以实干担使命
——顺义区80后义工社“党建+”工作模式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顺义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1-05-28
顺义区80后义工社党支部2016年3月份成立,目前党支部有党员3名,积极分子3名,党员义工53名,培养党员公益带头人10名。义工社自成立以来,坚持党建+发展的工作理念,探索党建+公益的工作模式,开展党建+服务的实际行动,推行党建+融合的有效做法,凝聚各方党建力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传递爱岗敬业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增强制度机制建设,创新1234N党建工作模式
80后义工社的1234N党建工作模式,是指一个核心目标,即一核多元发挥社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实现党建带群建、带社建的目标;两个培育计划,即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党员带头人;三个服务平台,即义娃云平台、公益舞台、習语讲台;四项服务机制,即党建制度规范化、党建活动常态化、党建管理精细化、党员队伍专业化;N个服务项目,该组织先后开展了“红色众创项目”“流金岁月”“重走长征路”“反哺优秀党员”“一代一录”“家有党员故事会”“拖鞋行动”“碎碎平安”等系列党建创新服务项目。
二、创新发展活动内容,提升队伍服务能力
在党建发展中,坚持党建创“发展”,将创新发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4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2家心理服务驿站、1家残疾人温馨家园,全面启用“义娃全龄化服务云平台”,推动服务向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探索党建“传”公益,聆听居民声音,启动社会力量落实种子工程“红色众创项目”,社区社会组织双平台孵化模式,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党员公益带头人,发挥好社会组织党组织“传递、传播、传承”功能。完善了“1+3S”党员先锋岗服务模式,即1名党员联合社会组织、青年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推动“党建”带融合,落实“社企联动同心圆,共建国际安全社区”等项目,运用“三工联动”服务模式,开展“居家安全,碎碎平安项目”“信义公益课堂”服务项目。
三、以实干守初心担使命 用正能量感染身边人
(一)严防疫情担当使命,不忘初心守护家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时期,80后义工社党支部积极响应号召,以党建为引领,发动党员的力量,奋战在防疫第一线,明确参与的“岗位清单”,结合实际需要,突出党员在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上显担当、尽责任。组建了由党员公益骨干加入的7支“正能量坚守”志愿服务支队,协助社区做好进出人员的监测工作、对居家观察人员和困难群众的服务保障工作,协助做好人员排查工作,积极宣传居家观察、卫生防疫,丰富居家老人的日常活动等各类工作,做到有岗有责。录制公益公开课视频32段,接听心理支持热线百余次,开发居民信息大数据收集系统数据库和疫情排查的小程序,构建了“多点支撑、多层融合、多向共进、多队参与”的防疫志愿体系。组织年轻党员志愿者参与高考保障志愿服务,面向考生和家长们提供医疗、心理、学具、饮水、卫生等保障。
(二)倾力奉献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80后义工社党支部与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二道渠乡头道渠村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开展信息化助农行动,搭建抗“疫”助农直通车,发布滞销芦笋、山药、绿叶菜、香菇、苹果、谷子等农产品产品和精准扶贫助农信息20条,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优质、高性价比的各项产品总计300斤。同时,为该地乡村小学捐赠文具20套、跳绳30根、理疗披肩2个。
(三)积极参与文明行动,助力推进垃圾分类
积极落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顺义区80后义工社党支部组织召开支部会议,带领骨干志愿者和社区青年们,贯彻垃圾分类“一问,二看,三分,四投,五倡”工作法。成立两个“分小萌”垃圾分类引导站,开展21天家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计划,开启“变废为宝”巧手工坊互动课程,共有超过100名骨干志愿者,超过1000名社区青年和居民,参与到80后义工社的各项“分小萌”垃圾分类活动中来,使每一位居民从“参与者”,成为“指引者”、“动员者”、“助力者”、和“影响者”,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上一篇:驱动“三种力” 破解“两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