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平谷区马昌营镇推进垃圾不落地 资源利用“变废为宝”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平谷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0-11-23

平谷区马昌营镇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基层治理模式,推进“垃圾分类不落地”,实现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真正做到“变废为宝”,让“垃圾不出镇”

一、“垃圾分类不落地”

“垃圾不落地”即除公园等人流密集区保留垃圾桶外,将每家每户门前的户外垃圾桶全部撤除,采取“定点定人定时”上门收取的方式,每个村的保洁员划片定户,每天早晚规定时间段上门收取。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因村施策,以西海子、北定福等四个村为试点,积极探索推进“垃圾不落地”模式。

1.配置桶站设施。在密三路、云打路两条商业发达地段,率先撤除垃圾桶,配备两辆六桶垃圾收运车,定时定点上门收取垃圾。统一更新更换各村损坏垃圾桶,统一更新垃圾桶标识,并设置大件垃圾暂存点、建筑垃圾暂存点各20个。

2.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推动社区、村开展“我参与、我分类、我承诺”活动,分阶段、分群体推进签订工作,同时了解社情民意,收集垃圾分类的意见建议。

3.严格执法检查。组成综合执法队,每日对镇域内餐饮企业及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不合格企业立即执行处罚,督促整改。

二、“垃圾不出镇”

1.将生活垃圾和农业秸秆垃圾融合利用。利用生物菌剂,将粉碎后的农业秸秆垃圾、人畜粪便和收运的生活垃圾按比例配制、沤制成有机肥。将全面禁烧后无法处理的“树枝子”、集中收纳后无法处理的“粪汤子”综合利用,全面转化成有机肥资源,用于有机农作物种植并改良土壤,实现全链条的生态化垃圾处理模式。

2.以垃圾分拣实现再生资源可回收。引入再生资源企业,建立再生资源再利用回收中心,集中回收的塑料、钢铁等可再生资源,并进行就地分拣,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变废为宝。

3.建设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生活中产生的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厨余垃圾,通过处理后产出有机肥料,用于农作物种植,为花草施肥,形成良好的资源循环再利用体系。

三、建立长效管控机制

1.宣传发动到位。结合“党员包户”“党员积分”机制,党员上门入户进行征求意见和专题宣传,发放告知书,签订承诺书,并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每名党员每天将自家落实垃圾分类的情况以照片形式上传到微信群,配合积分机制,带动其他家庭积极参与,形成示范引领作用。

2.责任落实到位。建立“街巷长+保洁员”的网格化管理机制,挂牌公示村两委干部和保洁员的责任区和具体户,保洁员收集,街巷长随机检查督导,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3.考核奖惩到位。建立积分奖励机制,对人居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开展较好的农户予以奖励。将此项工作纳入村级五好考核和保洁员季度评价,推行保洁员末位淘汰,倒逼责任落实。

上一篇: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四问四办”深化落实“接诉即办”工作

下一篇:门头沟区扎实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