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自身建设 > 正文
自身建设

密云区扎实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密云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8-05-11

密云区建立“一个统领、二级平台、三级体系、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抓实、抓细、抓好“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着力解决城乡治理“最后一公里”落实难的问题。

坚持一个统领,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一是注重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协主席担任组长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建4个工作专班,统筹开展工作。二是建立党建议事平台。各镇街(地区)建立“四个双向”工作机制,健全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形成地区事务共同参与、协商、管理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从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履职、效果评价三个维度,对各镇街、各部门实行一体化考核,增加镇街对区直部门的专项考评。

完善二级平台,推进城乡“多网”融合发展。一是搭建区级城乡治理综合执法指挥平台。依托立体分类式网格化服务体系,划分8类5204个网格,建立 “一网建设、两级指挥、三级平台、四级管理”的网格化运行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网、社会服务管理网、社会治安网、城管综合执法网等“多网”融合发展。在水库一级保护区及上游河道按照“定格、定人、定责、定章”原则,划分84个保水网格,确定1400名网格员,推进保水网格化管理。二是搭建镇街(地区)综合执法中心数据平台。在5个镇街试点开展了镇街(地区)、村(社区)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2017年,顺利通过全市验收,基本实现规范化运行。

健全三级体系,促成联合执法转向综合执法。一是成立区城乡治理指挥中心。依托区级城乡治理综合执法指挥平台,承接上级任务,对本区城乡治理全方位、全时段监控,对出现问题进行指挥、协调和督办。二是成立镇街(地区)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完善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职责清单,推执法力量下沉,2017年,城管执法力量的人员编制、人事管理、装备财务、组织关系划转到了各镇街。在镇街疏解整治促提升、环保执法、文化市场执法等工作中,给予经费保障。三是做实村(社区)基础网格责任。整合城区劳务派遣12类协管员、公益岗位6类协管员和农村公益岗位的10类人员,统一由镇街管理。出台社区减负工作方案,明确社区依法履职的主要事项23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的13类28项,社区居委会日常出具证明事项15项,取消各类社区评比达标项目24项,取消各类社区工作机构26个。

多方参与治理,辖区实现共建共管共治共享。一是倡导党员参与社区(村)建设。全区8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31个低收入村党组织、14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成效显著,全区24个党(工)委报到党员17632人,报到率达113.1%,232个单位党组织到镇街报到。集中组织“环境清洁日”活动,上万名党员参与社区环境治理。二是建立“小巷管家”队伍。履行“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等职责,参与家门口街巷环境整治提升。三是推行“街巷长”机制。鼓楼、果园街道在辖区道路、小巷设立街长、街长助理、巷长、副巷长、执法专员等253人。

上一篇:顺义区创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

下一篇:通州区委组织部扎实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学习贯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