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自身建设 > 正文
自身建设

海淀区打出“组合拳”助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落地见效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海淀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8-09-10

海淀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部署要求,结合区域化党建优势,探索“地区鸣笛、家家出力”的有效做法,将“吹哨报到”工作延伸至每个街镇、每个区域。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区域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条块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纵向上,不断打破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壁垒,真正将城市治理、综合执法、安全保障等各项职权逐步下沉至街镇,通过运用“吹哨报到”机制,实现全区统筹、上下联动、互融共通的基层治理体系。横向上,制定“地区鸣笛、家家出力”区域化党建工作方案,及“1+N+T”议事制度、资源库建设制度、三级协办工作制度、“三项清单”工作制度四个配套文件,依托各级党建协调委员会平台,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服务资源清单、服务需求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以项目化服务方式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地区事务的积极性,构建地区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改革街镇管理体制,大力改善基层治理。将街道17个内设机构综合设置为“六部一队一所四中心”,梳理形成职责清单138项,城管执法队、司法所全部下沉街道,人财物归街道管理;赋予街镇重大事项意见建议权、综合性事项统筹协调督办权、对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考核评价权、对区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领导人员任免调整建议权。全区29个街镇全部建立综合执法平台,形成“发现-调度-处置-考核”的闭环运行机制,使新问题能发现、老问题能破解、难点问题有突破。围绕综合执法、重点工作、应急处置三个重点领域,制定“吹哨报到”事项清单,明确报到的时限、履行的职责、落实的效果等具体内容。对各街镇落实情况进行月打分、区排名。截止目前,通过运用“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共受理有效城市管理问题78400件,问题解决率达到97.58%,同比提升了46.45个百分点,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加强基础保障,推动“吹哨报到”见长效。强化财力保障,提高“临时性工作专项”经费限额,将限额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统筹街镇体制财力总额的5%,设立竞争性专项资金3亿元和“街镇落实支出责任奖励专项资金”1亿元。新增由街镇自主安排、灵活使用的2.67亿“吹哨报到”专项资金。多部门联合制定社区经费使用办法,切实解决基层“打酱油钱不能买醋”的问题。充实基层人员力量,推进街巷长、小巷管家队伍建设与网格化工作相融合,探索形成“一引领、四统一、五规范”协管员整合机制。目前,全区25个街镇1153条街巷设立街巷长1186名,1482块街巷长公示牌正在安装,建立110个各类志愿服务团队,小巷管家招募进入资格复审阶段,第一批次167名协管员完成整合。提高基层考核权重,以不低于1/3的原则增加街镇对职能部门考核权重,进一步精简整合基层考核事项,将涉及街镇的74项考核内容精简整合为51项。

上一篇:门头沟区坚持“三个导向”不断提升组织工作质量和水平

下一篇:昌平区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进“街镇吹哨 部门报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