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人才工作 > 正文
人才工作

市委组织部召开2015年“人才京郊行”总结动员会

文章来源: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06

20151229日,市委组织部召开2015年“人才京郊行”总结动员会,对第七批“人才京郊行”工作进行总结,动员部署第八批“人才京郊行”工作。第七批、第八批“人才京郊行”选派人员、选派系统及单位和接收地区负责同志共1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北京教育学院、大兴区委组织部分别代表派出单位、接收地区交流了工作经验,北京环境科学研究院宁杨翠等4名同志代表第七批选派人员汇报了工作收获与体会,北京安贞医院方哲同志代表第八批选派人员作了表态发言。

会议对第七批“人才京郊行”选派人才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对选派和接收单位的大力支持与保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年来,选派人才切实发挥参谋助手、桥梁纽带、帮带培养的作用,为京郊地区引入资金、项目和智力支持,培养了大批业务骨干和本土人才,在有效促进京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各接收单位充分发挥人才专业优势,坚持以用为本,积极搭建平台,加强服务保障,为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强保证。

会议介绍了第八批“人才京郊行”人员选派情况,并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人才京郊行”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一是着眼于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依托“人才京郊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传播先进理念、知识和技术,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京郊地区管理服务水平,促进京郊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着眼于优化首都人才智力结构,通过“人才京郊行”,促进优秀人才“柔性”流动,进一步优化区域人才智力结构。三是着眼于锻炼和培养优秀人才,办好“人才京郊行”,为更多人才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作一番贡献、长一分才干、成一项事业。

会议强调,各单位要进一步提升“人才京郊行”的工作水平,把“人才京郊行”打造成精品。一是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实现按需选派人员。坚持人岗相适、用人所长,确保将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输送到用人单位。组织动员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才、具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人才参与“人才京郊行”项目,增强锻炼服务的工作实效。二是完善使用激励机制,支持人才大胆工作。在服务锻炼期间,接收单位要敢于交任务、压担子,鼓励和支持人才承担重要工作、参与班子决策,提供相应的科研条件和后勤保障,鼓励人才深入基层参与协调解决一线的实际问题。三是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做好排忧解难工作。派出单位要加强与接收单位的联系,定期了解选派人才的思想状况、工作状态和生活情况,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接收单位要支持选派人才尽快融入当地的工作环境,鼓励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到干事业上来,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当好他们的坚强后盾。会议要求,选派人才要珍惜机会、把握机遇,在新的起点上作出新的贡献。一是要“正心诚意”,端正姿态、调整心态,充分发挥人才先导作用,敢于担当、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正确的态度、无私的精神,在服务京郊发展实践中磨练意志、提升能力,为今后承担更重要的工作、走上更重要的岗位打好基础。二是要“博学笃行”,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种治学为人的基本态度和作风带到京郊地区,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尽快融入基层、融入群众,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思考和调查研究,为京郊地区的发展多提好想法、多做好工作、多留好经验。三是要“慎独慎微”,深入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认真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和接收单位的规章制度,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怕困难、不畏艰辛、勇于付出,让郊区的干部群众看到广大人才过硬的业务本领和优良的工作作风。

上一篇:怀柔区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助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下一篇:房山区“三点循环互动模式”扎实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帮带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