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人才工作 > 正文
人才工作

房山区“三点循环互动模式”扎实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帮带培养工作

文章来源:房山区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30

为进一步疏通农村实用人才帮带培养渠道,房山区实施了“产业+合作组织+人才”的“三点循环互动模式”,在实现农村实用人才、合作组织、产业三者融合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以合作组织为依托,实施人才开发培养。为有效避免帮带培养对象选取上的随意性和分散性,提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首先由每个乡镇于年初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支撑主导产业发展的1-2家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此基础上,依托合作组织重点选取合作组织带头人、技术骨干和帮带农户作为帮带培养对象。一年来,各乡镇共结合重点发展的种植养殖、民俗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农业主导产业,选取重点扶持合作组织23家,确定帮带培养对象163人,其中高级实用人才4人、中级实用人才20人、初级实用人才67人、准级实用人才72人,初步形成了高中初准梯次配备较为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链。

以人才培养为手段,加快合作组织快速成长。一方面,为合作组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建阵地”。目前,全区共有23所乡镇成人学校,下辖461所村校、122所市民学校以及各类示范实训基地80余所、田间学校30余所。为此,区委坚持依托乡镇成人学校开展人才培养,着力弥补合作组织在培训软硬件资源上的不足。截至目前,已围绕合作组织发展需求开展各类培训600余场、培训人员15000余人次。另一方面,推进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按照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规模化、社员知识化的标准大力推动合作组织“五化”标准创建工作,截至目前,重点扶持的23家合作组织中已有7家达标。

三点互动为平台,助推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坚持将推动产业发展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帮带培养“三点循环互动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动重点农业产业的集聚发展,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比如,针对全区葡萄酒产业已初具规模的实际情况,聘请北京各大科研院所、市委组织部专家服务团成员等10余名专家教授组成顾问团,开展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等方面的培训指导50余场、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解决农民就业1600余人;针对十渡、霞云岭等山区乡镇将民俗旅游作为重点产业的实际情况,通过专题培养、专家入户指导等形式,广泛开展涉及旅游管理、服务管理及民俗旅游等不同层次类别的培训30余场,受训人员2000余人次,带动民俗旅游户1500余户。


上一篇:市委组织部召开2015年“人才京郊行”总结动员会

下一篇:延庆县制定实施《关于引进高端紧缺人才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