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推行精细化管理 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文章来源:怀柔区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18
培训管理系统化。一是统筹确定全年培训项目。年初,将全区34家处级单位上报的178个培训项目进行整合,确定全年举办32期培训班,明确培训时间、主题、主责单位等事项,形成了全年干部培训项目计划表,增强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计划性、系统性。二是分层级培训干部。根据干部成长轨迹确定关键节点,将培训对象分为大学生村官、初任职干部、青年后备人才、副科级任职干部、正科级任职干部、处级后备干部、新任职处级干部7个层级,分层举办各类培训班,形成了从入职、成长到成熟不同阶段的梯次培训链。三是分类别培训干部。根据党的建设、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岗位分工的不同,对工作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干部集中培训,针对性地安排培训班次、设置专题课程;选调职责分工相近的干部一起参训,为其明晰工作思路、拓展业务知识、交流工作经验搭建平台。
培训内容科学化。一是强化需求调研。组织培训前,区委组织部赴相关部门进行调研,组织拟调训学员召开座谈会,掌握培训对象的不足和培训需求,进而完善培训方式和课程内容,避免干部教育培训“一般化”、“一刀切”。二是突出区域特色。根据怀柔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的功能定位,在专题班课程内容设置上,围绕发展大局,突出区域特色,建成现场教学基地13个,开发本土案例13个。比如,开设“生态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美丽怀柔与城市建设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专题班,提升干部的业务能力。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处级干部参加主体班学习时做到“两带来”:至少带来自己工作中的一个成功案例、一个困惑问题。培训中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深化案例教学、组织专题研讨,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间的互动交流,激发主动学习、思考、探索的内在动力,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成果及时转化。
培训方式灵活化。一是推广小班教学。在处级干部培训班中全面推行小班教学,参训学员人数严格限制在30人以内,除必要的专题讲课外,广泛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学员讲堂、小组研讨等形式授课,非讲授式培训占到全部课程的60%以上,激发学员活力,实现互学互促共同提高。二是探索干教“微课堂”。利用干教网怀柔分中心、党员手机报等平台,开办干部教育“微课堂”,采取视频短片、短信等方式,定期为党员干部提供政策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应知应会内容,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帮助干部在工作之余了解区情、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三是开设“晚间课堂”。针对干部白天忙于业务工作,抽调集中培训难的问题,在区委党校、中科院大学开设“晚间课堂”,干部可根据自身兴趣、空闲时间进行选学。通过采取“夜读”、“夜论”“夜课”等方式,让干部主动选择、乐于参与。
下一篇:通州区从严管理干部因私出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