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党建引领架桥梁,1392名街巷长“绣”出最美街巷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西城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8-11-26
西城区坚持党建引领,结合“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不断完善街巷长工作机制,带领全区街巷长队伍,在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中发挥了“绣花针”的作用,“刺破”诸多难题,“编织”街巷新面貌,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目前,西城区共有街巷长1392名,其中大街街长184名,背街小巷街巷长1208名。
党建引领架桥梁。西城区架起党建引领的桥梁,把党支部建在街巷上,将街巷长工作机制落在实处。由街巷长担任党支部书记,带头啃“硬骨头”,建立党员责任区,引导支部内的党员争做政策的宣传者、行动的践行者、矛盾纠纷的调解志愿者,发挥街巷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党员居民带头自拆违法建设,消除周边商户、居民的观望情绪,通过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突出、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环境乱象和治安问题,形成依法治理的氛围,真正让整治成果惠及居民群众。
刺破街巷的“城市病”。西城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条街巷胡同环境风貌焕然一新:达智桥胡同由3米拓宽至7米,恢复明清风貌;善果胡同巧妙融合绿化美化与生活需求,得到了居民认可;杨梅竹斜街、前门西河沿街实现机动车禁停和“单行禁停”,显著改善通行秩序;东椿树胡同利用腾退空间建造了胡同微公园……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开展以来,全区共拆除违法建设30余万平方米,整治“开墙打洞”6000余处,1331条背街小巷已有84条通过市级“十无”验收,1026条街巷实现“十有”,架空线管道建设完成908条。街巷长们找准存在的环境问题,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刺破街巷的“城市病”,在街巷治理上实现了从局外人到责任人,从参与者到组织者的转变。
凝聚合力赢民心。为深入梳理背街小巷问题,街巷长们还成为政府和居民之间的纽带。他们通过入户走访、专题座谈等形式,了解居民的所思所盼,真正让整治成果惠及居民群众;通过居民议事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寻求共识、对症下药,用实际成效赢得居民的认可和支持;通过居民公约、胡同论坛等形式,让居民找到自我管理的方式方法。一件件“接地气”与“人情味”的小事温暖着居民的心,赢得居民认可和支持。
通过街巷长工作机制,西城区形成了党建引领、区域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街巷环境一天天改善,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和获得感一天天增强,街道干部对“居民因我们的工作而改变”颇有感触,鼓舞了街道、社区攻坚克难、继续为民办实事的士气。如今,在入户走访的第一现场有党员的身影,在拆违的关键环节能够听到党员的声音,实现了背街小巷环境治理进行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