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亚运村街道“五化”工作法创新楼宇党建模式
文章来源:朝阳区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01
朝阳区亚运村街道针对当前楼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资源统筹难、诉求对接难、覆盖渗透难等问题,结合区域实际大胆创新,探索出“五化”工作法,搭建了区域内社会治理新平台。
一是建站区域化。在原先“两委一站”(社区党委、居委会、社区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增建“商务楼宇服务站”,形成了“两委两站”的工作架构。服务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社区党委书记兼任服务站站长,体制上明确由社区党委管理。社区为楼宇企业“建户口”,按照“管理定楼、保管定人”的原则,实现一楼宇一户口簿,一企业一户口卡。“两委两站”模式使商务楼宇服务站能够立足属地社区,强化了社区党委对区域资源的统筹,实现了对商务楼宇管理的“零距离”。
二是议事平台化。一方面成立单位化议事平台,组建由社区党委、工商税务、物业公司、楼宇企业代表等成员单位组成的商务楼宇服务协会,定期举办议事协商会,通过议事平台研究确定服务项目。另一方面成立身份化议事平台,组建地区商会、高管沙龙、职工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对接不同类型人员的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切实解决涉及楼宇企业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有效调动楼宇内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扩大民主协商范围,实现了议事协商的“零距离”。
三是运行制度化。先后制定了《亚运村街道商务楼宇服务站建设实施意见》和《商务楼宇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制度汇编》,将商务楼宇服务站的各项服务内容和形式以制度化的方式予以实现。同时,建立起街道层面统筹协调,楼宇内部组织联建、工作联动、队伍联合、服务联办、保障联享的“一统五联”工作机制,将工青妇和志愿服务等工作,作为商务楼宇党建的有效抓手和深度延伸,创新了商务楼宇治理和服务模式。通过商务楼宇服务站带动了各类枢纽型社会组织900余个,覆盖16个商务楼宇服务站871家非公企业2.6万从业人员,实现了党建工作统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零距离”。
四是服务信息化。针对楼宇企业人员“年纪轻、学历高、流动性大、思想活跃”的特点,搭建楼宇服务“双微平台”,即党建微博和党建微信两个板块,将其分别打造成“党建日报”和“党建周刊”,及时传递区域内的党建信息动态,更好地凝聚青年党员。同时,开辟“亚运村党建微信家园”、商务楼宇青年联谊QQ群等在线咨询服务平台,及时答疑解惑,实现了人员交流沟通的“零距离”。
五是建设标准化。街道工委加大投入,对16个服务站进行整体规划升级改造,统一规划设计,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制度上墙、统一业务工作标准、统一印制服务手册、统一楼内企业党员岗位标识。设立商务楼宇标准化活动经费,以项目的形式申请使用,明确经费“集中管理、一事一请、按需拨付”的使用原则,做到科学合理支出,2014年累计投入活动项目经费20余万元,实现了开展工作的“零距离”。
“五化”工作法实施以来,地区商务楼宇服务站专职工作者已增至20名,兼职人员60名,办公和活动场所面积达到1181平方米,600余家楼宇企业参与到便民利民服务中来,先后有4个商务楼宇服务站被授予北京市级示范站,9个商务楼宇服务站被授予朝阳区星级服务站。
下一篇:朝阳区扎实推进乡党代会年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