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通州区临河里街道创建“四式”党员管理法,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活力”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通州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3-02-15

通州区临河里街道党工委以分类管理为手段,以激发活力为目标,通过“目标式”“余热式”“风筝式”“帮扶式”对党员进行分类管理,逐步形成“四式”党员管理法,促进党员立足岗位、管理提质增效,形成分类施策、覆盖全体、体系成熟的党员管理新格局,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活力”,为社区服务增添“红色温情”。

在职党员“目标式”管理。坚持把在职党员岗位职责与权利义务相结合,各社区建立在职党员台账,每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时签订承诺书,强化在职党员身份认同,促进在职党员在工作以外的时间积极践行党员的行为准则和具体要求,调动在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各社区党支部根据实际需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立足实际,尊重党员意愿,按照“实、细、小”的要求,结合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将在职党员编入社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通过“目标式”管理,调动在职党员积极性,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援助、医疗保健、治安防范、便民服务等服务。在2022年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社区在在职党员微信群发布倡议书,号召在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共抗疫情,1500余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化身“政策宣传员”“卡口守门员”“物资配送员”“疫苗接种带头人”“共享药品发起人”,共同推进疫情防控更科学更精准。

离退休党员“余热式”管理。充分利用老党员作风硬、情况熟、阅历多的特点,依托志愿者服务队、临河里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调动离退休党员参与垃圾分类、新时代文明宣讲、邻里纠纷调解、青少年思想教育等活动,为社区出谋划策,继续发光发热。在离退休党员中培养“带头人”,以榜样的力量促进提升离退休党员为社区服务的热情。制作《榜样照亮临河里》优秀党员纪录片,以四位优秀党员的亲身经历激发其他老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同时,开展老党员喜闻乐见的社区活动,培育各色文体团队,以活动优服务、集合力、聚人心。以社区党支部为平台,加强老党员间的沟通交流,让更多老党员认识到“老有可为”,发挥余热,服务社区,做党的政策的拥护者和宣传者,做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和号召者。

流动党员“风筝式”管理。各社区建立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台账,不定期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党员,成立临河里街道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支部,针对新就业、新业态群体中的流动党员,与临近社区党支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定期了解流动党员思想状态和存在的实际困难等,为流动党员推送学习资料,确保“离乡不离党、高飞不断线”。建立临河里街道新业态微信群,畅通反馈渠道,让新就业群体党员可以随时反映问题、反馈想法。通过党建带工建,在党群服务中心(站)建立6个暖心驿站,为新业态群体提供免费的热水、小药箱、雨伞等。通过“心愿墙”的形式,开展新就业群体“微心愿”收集活动,以“微心愿”传递“大温情”。

困难党员“帮扶式”管理。将每季度最后一天固定为“关爱日”,各社区党组织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进行上门走访慰问,与党员谈心谈话,了解日常需求,将每月党支部学习材料送到党员家中,不让一名困难党员掉队。加强困难党员慰问,了解老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中的“急难愁盼”,纾解困难党员心理压力,给予困难党员生活上的支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归属感。

目前,“四式”党员管理法在临河里街道各社区党支部广泛应用,党员管理更加规范,党员活力得以进一步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助力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2022年,共有1500余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参与桶前值守、大扫除、创城宣传、疫情防控等志愿活动。激发老党员老有所为,2022年,老党员参与垃圾分类、急救讲座、群防群治等志愿活动700余人次,充分彰显“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为新业态流动党员提供新服务、宣传新思想,成立了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支部,开展多次送学上门、走访慰问、免费体检等活动。让困难党员感受组织的关怀和温暖,2022年,共慰问困难党员140余人次,开展“送学上门”500余人次,协助解决各类诉求160个,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上一篇:石景山区八角街道推行“走动式”服务,实现未诉先办、主动治理

下一篇:新春伊始,丰台基层党组织用心用情用爱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