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小积分推动乡村治理大提升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顺义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2-10-18
顺义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强化村民自治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在村民自治中运用积分制,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活动,将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切实提高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助推乡村治理再上新台阶。
一、探索积分管理,创新治理方式
一是强化部署,明确分工。年初,区委宣传部、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联合召开积分制专题座谈会,部署积分制活动相关工作,明确各部门具体职责分工,并纳入2022年度顺义区各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推动活动扎实开展。
二是专人对接,各级联动。下发《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活动的通知》,责成专人对接联络,每季度督促指导各任务镇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活动,形成“部门联动、政府参与、全民互动”的工作机制。
三是制发方案,推动落实。制发《顺义区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的实施方案》,围绕爱党爱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家庭美德等9大类项目,细化52条评分指标,将乡村治理“无形”变“有形”,使“软约束”有了“硬抓手”,深入挖掘全区19个镇乡村治理积分制示范村,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形成示范,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丰富积分形式,强化推动落实
一是强化落实,开展活动。每季度选取2个镇作为积分制活动代表,推动积分制工作落实。围绕“人居环境整治、村规民约、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活动。南彩镇前薛各庄村以“条目+分值”形式列出约束内容,以“个人+家庭”形式计算,使村民自治工作量化、具体化;大孙各庄镇客家庄村细化“善行义举、守法律己、孝老爱亲”行为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量化积分,激发村民主动参与村级治理的热情。
二是激发活力,催生动力。充分发挥积分制作用,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用积分催生动力,将村级事务与村民利益联系起来,把乡村治理方式由“任务型”转为“激励型”。赵全营镇北郎中村量化“积分制”指标,建立积分管理台账,党员以个人为单位、群众以户为单位,每季度开展1次积分兑换奖励活动,通过积分兑换福利的形式,推动基层治理“可持续发展”。
三是网格管理,人人参与。依托村级网格管理体系,构建党建引领、网格支撑、积分激励的农村治理模式,有效激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高丽营一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制定《一村村规民约》《一村积分银行方案》等3项制度,并建立“积分银行”台账,由村“两委”干部牵头,优秀党员、村民代表、村级志愿服务队队员代表等组成积分评议小组,记录汇总各类积分情况,结合年度积分,发放过节费、体检费、老人月生活补助等17项福利,开展“村规民约星级户”评选活动,通过网格+积分管理,构建乡风文明“共同体”。
三、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强化宣传,及时沟通。积极与区属媒体对接,利用北京顺义、顺义文明等微信公众号以及顺义时讯等媒体,宣传报道积分制活动开展情况。
二是党员带头,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文明争先等活动,以党员带群众、个人带家庭,挣“积分”、防“扣分”,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推进乡风民风建设。
三是标杆典型,营造氛围。通过积分制活动的开展,不断深挖积分制典型,让村里的大小事务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在农村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形成“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化新风”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顺义区将在总结现有活动的基础上,由点及面逐步铺开各村的积分管理工作,切实发挥农村积分管理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
上一篇:丰台区召开三级党校建设工作部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