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门头沟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以红色“引擎”引领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门头沟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1-10-15

门头沟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红色门头沟”党建为引领,立足区域功能定位,着力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打造和谐宜居美丽乡村,绘就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聚焦巩固脱低攻坚成果,持续促进农民富裕。聚焦低收入重点关注户、线上边缘户、返低风险户,强化返低预警、精准帮扶,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强化人才队伍保障,依托“1+3+N”培训体系、“京西聚智计划”等载体,大力培养适宜乡村发展的优秀人才,吸引退伍军人、返乡能人、大学生等投身新农村建设。同时,常态化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和干部监管,坚持“从外抓、从内管”,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提高农民就业水平,科学设定生态公益岗位,积极推动“岗补”“社补”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延伸,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拓宽转移就业岗位,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致富”。加强农民创业就业培训,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实现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劳动力全部就业。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统筹民政、人保、医保、残联等部门保障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低收入农户“应保尽保”;针对低收入农户,延续调整基金保障政策,避免农户“因病返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扎实开展52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行动,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在探索建立村集体“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激活农村“三资”增值潜力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持续促进产业兴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低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门头沟小院+田园综合体”发展上深耕细作,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挖掘土地资源活力,健全“村地区管”机制,探索解决全区耕地“碎、散、小”、山多地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多等瓶颈问题。聚焦精品民宿和农业全产业链配套设施,探索通过优质产业配套项目,助推集体产业用地向优质集体资产转变。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在“农”字上下功夫,探索培育乡村发展“龙头产业”,做好产品提质增效,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探索产业多元化发展,在4个新型集体林场发展560亩林峰、林药林下经济种植。另一方面,在“院”字上花力气,发挥“环抱河流、背靠青山”的生态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聚焦打造“门头沟小院+田园综合体”,推动村庄向一二三新型融合产业纵深推进,目前,“门头沟小院+”项目已覆盖51个村,盘活闲置农宅300余套。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持续加强对“三品一标”农产品的组织引导,不断提升低收入村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门头沟小院+”“灵山绿产”等区域品牌,提升产品形象,对接淘宝、京东等多元电子商务平台,强化产品营销及产销直采直供,提升产品销量,推动增收致富。

加快乡村发展建设行动,持续促进生态宜居。坚持“由点至面、点面兼顾”,持续优化村庄生态宜居宜业环境,让农村变成安居乐业的家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全域推进“七边三化四美”行动,坚持文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考评机制与创城“擂台赛”同步考核,并将月度核查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按季度实施考评打分,切实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2020年以来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核查中,连续7次排名全市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稳步推进第二、三批美丽乡村创建村建设和新一轮山区农民搬迁工作,成功获批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有效改善全区电力基础设施,快速推进农村煤改电工作。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完善农村街坊路、绿化美化、村内照明等基础设施,逐步实现村村通公交、通网络、通服务,30分钟公共服务圈逐渐形成。探索城乡接合部新农村建设,针对深山区、浅山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积极探索浅山区到平原区城乡接合部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调研形成《关于浅山区和城乡接合部村庄乡村建设行动有效途径的研究与思考》,探索出“村民自主原拆原建与局部置换统建”相结合的实施路径,并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接合部乡村建设新模式,着力构建“山上、山下”交相辉映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上一篇:石景山区老山街道老山东里北社区党委成立“社区党校”,打造党员教育、服务、管理新模式

下一篇:怀柔区水务局党组开展“传承工匠精神 锻造水务梯队”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