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党建引领促振兴 “辛庄模式”谱新篇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昌平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9-28
近年来,北京市将“千万工程”的经验化作首都生动实践,“百千工程”示范建设的号角在昌平吹响。
兴寿镇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深化改革,形成以组织振兴为引擎,以城乡融合为方向,以文化与科技赋能为抓手,以未来乡村新生活方式为核心的乡村振兴“辛庄模式”。
党建聚力,统筹谋划
兴寿镇成立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联合党委,凝聚组织合力,整体谋划示范片区建设。联合党委统筹区、镇、村三级政策、项目、人才等“软”“硬”资源。
通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链接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静之湖度假区等多家驻地单位,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资源优势,搭建起村庄与不同行业间沟通合作的桥梁,让各方力量如百川归海,汇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
联合党委以辛庄村为试点,探索乡村运营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了镇党委统筹协调、昌平区文旅集团策划运营、村集体和村庄物业分工配合的“1+3”工作机制,不断增强乡村内生动力。
人才赋能,产业多元
建强党组织和社会组织,成立创客党支部、艺术家党支部、创客联盟。
通过党支部共建吸引高校专家科技赋能产业振兴,建设60栋高科技柔性日光温室的农业产业园。
党组织搭建平台,引导创客与政府携手打造“宠客”氛围和良好营商环境,吸引大量城市要素向乡村回流,出台“兴业筑巢”行动方案和“和美乡村善治有我行动计划”,促进新、老村民快速融合,让更多的人来到辛庄、爱上辛庄、融入辛庄,如今辛庄村已有民宿、餐饮、手作、教培等各类型业态100余家。
党群同心,共筑家园
强化头雁带动作用,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共同带领村“两委”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引导新老村民共商、共治、共享,共同参与乡村振兴。
不断深化“五色桥”工作法,充分发挥党员带头、干部示范、青年助力的作用,积极引导新老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以及“辛庄村晚”“节气·长桌宴”等文化活动,培育村庄认同感,展示新时代三农新面貌。
优化乡村治理网格,实现便民服务精准化、志愿服务常态化,以网格员的铁脚板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如今的辛庄村,在新老村民的包容与共创中,共同开启未来乡村新生活方式。
从阡陌纵横的田野到焕然一新的村舍,看到的是头雁领航的示范带动,是党员带头的攻坚身影。
未来,兴寿镇将以辛庄村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模式为引领,与上下苑村文化赋能、沙坨村文旅体融合等乡村振兴模式汇聚成兴寿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打造“立足首善标准、争创全国一流”的乡村振兴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