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穆家峪镇:把堡垒筑在安置点 用服务暖在群众心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密云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9-15
在密云水库防汛泄洪的关键阶段,密云区穆家峪镇党委闻令而动、向险而行,将战斗堡垒筑在安置点一线,用贴心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以组织担当守护群众“稳稳的幸福”,让党旗在防汛安置一线高高飘扬。
一、筑牢“第一道防线”,登记安置“见速度”更“显温度”
“大爷您慢点,这边登记完就带您去休息区”“我们准备了被子和褥子,您看厚度合适不”……走进安置点,临时党支部迅速组建的党员先锋服务专班已经到位,他们身着“红马甲”,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从信息核验、分类登记到区域分配,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细节为王”的组织考量——按村和单位为单元建立台账,标注老人、儿童、病患等特殊群体需求,仅用3小时就完成首批村民的有序安置。登记台前,党员们一句句暖心叮嘱、一次次主动帮扶,让村民刚到安置点就感受到“家”的归属感,筑牢防汛安置的前沿堡垒。
二、织密“民生保障网”,物资发放既“足量”更“精准”
“这香皂是我常用的牌子,没想到考虑这么细!”拿到生活用品的村民王大姐感慨道。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新农村中学临时党支部专门成立了物资保障组,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对接清单”三联机制,迅速协调到位食品、饮用水、被褥等生活物资。针对老年人牙口不好的特点,专门准备软糯的面包食品;为儿童准备了八宝粥和牛奶;给慢性病患者备足常用药品……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物资发放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想群众之所想”的为民情怀。党员们化身“配送员”,逐户发放、逐项核对,确保物资精准到人,让群众在特殊时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坚实后盾。
三、架起“连心沟通桥”,纾困解难“用真情”更“聚民心”
“家里的牲口有人照看吗?”“房子进水了咋办?”面对村民的急难愁盼,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安置点设立“党员接待岗”,组织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走访。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泄洪进展、返家时间、财产保障等问题,每天汇总信息进行集中解答;对个别情绪焦虑的村民,采取“拉家常”式疏导,用“咱们一起想办法”的共情话语化解心结。村民李大爷因担心老宅安全彻夜难眠,党员干部当即联系村干部帮忙上门查看,老人看着传过来的手机画面露出笑容:“有你们在,我这心踏实了!”真心换真情,一件件实事让党群干群关系在共克时艰中更加紧密。
四、激活“精神动力源”,文化活动添活力更聚合力
“来,接好!”羽毛球场上的喝彩声此起彼伏;空地上,老年健身队跟着节拍舒展肢体;夜幕降临,会议室电影幕布亮起,《红城往事》等影片让大家看得热血沸腾……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各个安置点的临时党支部精心策划“安置点文化菜单”,既有适合老年人的健康操,也有吸引年轻人的体育竞技,更有全家参与的观影活动。党员们主动当起“组织者”“服务员”,搬桌椅、调设备、维持秩序,用忙碌的身影让安置点充满欢声笑语。这些接地气、暖人心的活动,不仅驱散了汛情带来的焦虑,更凝聚起“同舟共济渡难关”的强大合力。
党旗所指,行动所向。在密云水库泄洪防汛安置工作中,密云区穆家峪镇各个转移安置点临时党组织以“时时在线”的担当、“事事用心”的服务,把组织优势转化为防汛安置效能,让群众在特殊时期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力量。下一步,穆家峪镇将持续优化服务保障,以党建引领筑牢防汛安置的“铜墙铁壁”,让每一位村民在安置点都能住的安心、过的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