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昌平区霍营街道华龙苑中里社区:党建引领聚合力 垃圾分类焕新颜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昌平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8-29

昌平区霍营街道华龙苑中里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多方合力,聚焦机制创新和精细管理,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强化宣传引导、优化服务举措,全面提升居民参与度与分类投放的规范性。如今,社区环境品质持续向好,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初显,逐步实现了环境提质与文明提升“双推进”的良好局面。

华龙苑中里社区包含华龙苑中里小区、慧龙居小区、旺龙花园小区、农垦管理干部学院职工住宅楼等四个小区,六个自然院落,总占地面积23.28万平方米,住宅楼38栋,楼门175个,可入住2574户,常住人口约6300人。社区现有垃圾分类桶站15个,配备专职值守人员和巡查队伍,为环境治理与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联建聚合力,共绘治理“同心圆”

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携手区档案馆开展结对共建,积极推进社区环境治理与垃圾分类工作融合发展。通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构建起“组织联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社区党组织牵头,联合区档案馆、物业公司、在职党员及志愿者,定期开展卫生清洁与分类宣传行动,现场协调解决分类难题,推动问题闭环整改。党员志愿者主动担任“桶前指导员”,用行动示范带动,引导居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切实营造出“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精细管理强基础,巡查整改“无死角”

为持续提升社区环境品质,社区物业建立起“不间断巡查+即时整改”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安排专人每日分时段对桶站、楼道及公共区域进行高频次巡查,重点清理卫生死角、整治乱堆乱放,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分类规范有序。针对巡查中发现的设施破损、标识模糊等问题,第一时间维修更换,做到立查立改、不留死角。同时,每月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全面复盘前期整改成效,查漏补缺、防止反弹。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社区垃圾分类准确率不断提升,投放环境持续优化,居民满意度明显提高。

培训赋能提效能,队伍建设“专业化”

社区高度重视桶站值守人员队伍建设,全面实行“培训上岗+定期复盘”制度,着力提升值守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服务水平。所有新入岗人员均需接受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分类标准、沟通引导技巧等专项培训,确保上岗即能胜任。社区还定期组织值守人员开展经验交流会,围绕现场值守中遇到的难点堵点进行案例复盘,探索更高效的引导策略和应对方法。通过系统化培训与实战演练双向结合,值守队伍业务素养和实操能力持续提升,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保障。

宣传宣教全覆盖,绿色理念“入人心”

社区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网络,推动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线下充分利用宣传栏、公告板和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垃圾分类指南、宣传动画及政策要点;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趣味问答、有奖互动等活动,提升居民参与积极性和获得感。线上依托社区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持续推送分类知识小贴士、操作指引和优秀居民案例,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针对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社区还组织志愿者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入户宣传,做到分类知识宣传全覆盖、无盲区。通过持续性、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引导,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实现从“要我分”向“我要分”的转变,分类的准确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

旧物新生促循环,环保实践“常态化”

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社区持续深化推进“旧物新生”资源回收行动。活动期间,引导居民将家中闲置的旧衣物、旧书籍等物品带到指定回收点,兑换洗衣液、洗手液等生活用品。回收物品由专业环保机构统一收运、科学分拣处置,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社区通过积分兑换、环保礼品等激励措施,有效提升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与持续性。该行动从源头减少了生活垃圾产生量,促进了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在党建引领和实践探索的双重推动下,华龙苑中里社区持续深化垃圾分类工作,社区环境不断改善、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居民分类习惯逐渐养成。下一步,社区将以“绣花功夫”深化精细化管理,持续健全多元共治机制,联动更多共建单位,拓展垃圾分类实践覆盖面,让分类习惯融入居民生活,携手打造绿色低碳、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村民早回家,我们早安心”——怀柔区灾后重建一线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