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联合开展“兴滨雄”人才合作 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大兴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8-21
《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年)》明确提出“通过跨区域人才政策创新、项目合作等方式,形成区域共同人才市场、共同人才发展平台,促进互为所用、融合提升、实现多赢”。《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方案》用专门章节提出对雄安新区的人才支持。为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部署,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作用,大兴区与天津滨海新区、河北雄安新区开展“兴滨雄”人才合作,提高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水平。
一是健全体制机制,深化区域合作。自2023年8月以来,区委组织部主动向前,与滨海新区、雄安新区组织部门积极沟通对接,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为区域人才合作奠定基础。协议式推进。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际协调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与滨海新区、雄安新区组织部门正式签订《“兴滨雄”人才合作协议》,明确多形式开展人才交流合作、加强人才资源共享互促等5项合作内容,开启“兴滨雄”人才合作篇章。政策化支持。更新迭代《大兴区“新国门”人才支持和服务办法》,将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工作纳入人才政策支持范围,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清单化落实。结合三地人才资源禀赋,确定10项人才合作事项清单,在“新国门”人才大会暨新质生产力国际合作研讨会上发布,通过人力资源共享、人才活动联办等举措,推动人才合作走实。
二是坚持互惠共享,加速交流对接。统筹调动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区域人才资源共享互促、协同开展人才调研座谈、招才引智等活动,拓宽三地人才合作空间。丰富交流载体。临空区结合北京市首个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园建设,联合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协同发展研讨会,探索建立人力资源协同协作机制。区委统战部、区侨联依托首都侨智大会,联合海淀区侨联、滨海新区侨联等部门成立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探索产业协作新路径。拓展交流形式。区委组织部联合市海学中心举办2024京津冀外籍人才新春联谊活动。邀请滨海新区、雄安新区人才工作者齐聚大兴调研交流,共赴滨城人才峰会、京冀(雄安)人才高地建设协调小组办会议,深入三地重点园区和企业,了解人才引聚、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情况,进一步加速人才资源需求对接。扩大交流范围。区委社会工作部举办“同心发展 共筑未来”京(兴)津(滨)冀(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汇,启动“兴滨雄”社会工作合作。区委组织部挖掘三地培训资源,开展“兴滨雄”干部教育培训合作。以“人才链”衔接多领域合作,推动“兴滨雄”合作向深层次迈进。
三是聚焦产学研用,搭建合作平台。围绕区域重点产业,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人才项目对接,推动产业与人才工作融合发展、互促共进。产才融合。区人力社保局、区总工会、区委组织部共同举办第二届“智领未来·氢聚人才‘兴滨雄’绿色转型与人才驱动聚焦氢能机遇与人才发展”论坛,开展氢能全产业链创新应用专题分享,以高质量人才合作带动区域产业合作发展。校地互促。区文旅局组织文化领域“新国门”人才和基层文旅干部等,赴滨海新区开展文旅人才培训交流活动,邀请南开大学教授专题指导,促进校地资源互通共享。共揽英才。区人力社保局组织开展“大兴英才 共创未来”高校毕业生青年群体专场招聘会,汇聚南方航空、二冶集团(雄安)等64家京津冀重点领域企业,吸引800余名青年群体到场求职。以人才合作带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下一步,大兴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工作部署,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质增效。进一步深化三地人才合作,探索开展三地企业家交流会、“新国门”人才雄安行滨海行等活动,形成三地人才工作合力。进一步推动产才融合发展,聚焦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氢能等京冀共有产业,支持用人主体柔性引才,鼓励人才在三地合作发展。进一步做优人才服务保障,依托京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京津冀外籍人才服务联合体工作基地等机构载体,服务人才成长和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