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门头沟区东辛房街道石门营四区“两张卡”机制激活养老服务“神经末梢”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门头沟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8-19

东辛房街道石门营四区聚焦老年人需求,以“银龄乐融”网格为暖心载体,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服务提升新路径。依托场景治理“揭榜挂帅”机制,以“两张卡”服务机制为抓手,联动社区网格员、物业、周边养老机构等多方力量,构建“精准服务+主动关怀”的养老服务体系,变老人的“愿望清单”为“行动清单”,有效激活社区养老服务的“神经末梢”,构建起一道坚实而温暖的“银发守护线”。

一、服务“明白卡”:健康需求“一本通”,专业服务“零距离”

为解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内容不清、获取渠道不畅、健康管理粗放等难题,社区主动推出服务“明白卡”。卡片汇集专业机构(如北京康养、社区卫生院)服务明细、预约方式,是老人的“健康说明书”和“服务指南”。社区组织网格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对“明白卡”内容了如指掌,并通过包户网格精准发放到200余位老人手中。

一是“望闻问切”织密健康监测网。网格员结合明白卡的发放,化身老人的“健康守门人”,依托“望闻问切”四诊法(望状态、闻隐患、问需求、切难题),动态捕捉老人健康变化、精神状态与潜在风险,将服务的精细化与关怀的精准化落到了实处,确保健康服务“零盲区”、“不断档”。

二是专业资源“直通车”提升服务能级。“明白卡”不仅大大降低了老人获取专业医疗服务的门槛,社区还定期联合合作机构开展健康讲座、义诊咨询等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请进来”,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健康指导与服务,有效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能级与可及性。

三是个性档案“动态管”实现精准画像。依托“明白卡”的发放与使用,网格员同步为每位老人建立并持续完善个性化服务档案。档案不仅记录老人的基本健康信息、既往病史、用药情况,还包括其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服务需求偏好,形成老人“精准画像”,预测潜在需求,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干预与生活照料方案。

二、资源“联系卡”:生活帮手“一键达”,多元协同“暖人心”

针对高龄、独居、身体不便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类实际困难,社区积极推出资源“联系卡”,旨在整合多方力量,构建一张覆盖生活所需的“帮扶网”,让老人在遇到难题时能够“一卡在手,求助不愁”。卡片整合包楼干部、物业管家、维修客服及“多帮一”服务队联系方式,重点发放给240余位75岁以上及特殊困难老人。

一是“多帮一”队伍构建生活服务圈。“多帮一”服务队伍不仅提供免费更换五金件、定期检查水电安全等基础性上门服务,保障老人居家生活的安全与便利;更能在老人遇到紧急就医等突发状况时,提供及时的应急协助服务;同时,还针对老人不熟悉智能设备的痛点,提供协助进行线上缴费、挂号、购物等服务。“多帮一”服务队伍汇聚了多方爱心与力量,为老人编织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活服务圈。

二是“三级响应”闭环确保诉求“秒解决”。为保证服务的高效性与及时性,社区通过“联系卡”建立“网格员—物业—社区”三级响应闭环机制。老人的诉求通过联系卡上的渠道反馈后,网格员快速响应,能现场解决的即时解决;需专业支持的,迅速联动物业或相关部门;重大或复杂问题,则由社区统筹协调解决。通过分级负责、无缝接力,确保老人的急难愁盼问题能够得到“秒响应、快解决”,有效提升老人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至今,累计解决老人各类诉求30余件,服务满意度高达98%。

三是“热乎饭菜”工程延伸服务“最后一米”。“联系卡”机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挖掘老人的生活需求,社区通过线上线下入户问卷,精准捕捉到多数老人对“家门口热乎饭”的深切渴望,联合辖区沁心园养老中心,打造“线上接龙+电话订餐”双通道服务。同时,社区组建“巾帼送餐队”,为行动不便老人免费送餐上门,传递邻里互助温情。试行仅一个月,订餐群成员突破百人,日订餐量从最初的4份跃升至20份,使这份“热乎饭菜”,不仅暖胃,更暖心。

石门营四区“两张卡”机制以小巧形式承载了社区对老年人的大关爱,推动养老服务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关怀”,从“单一供给”迈向“多元参与”,用治理“小切口”做实养老“大民生”。下一步,石门营四区将继续深化创新,丰富服务内涵,打造更具温度、活力、便捷的“家门口幸福养老圈”。

上一篇:昌平区龙泽园街道“汛”速而动,严密织牢防汛安全网

下一篇:通州区交通委积极开展防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