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亚运村街道推进“四网”建设 提升治理效能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朝阳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8-05
近年来,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网格治理有效融合,持续推进“人员沉网、职责在网、阵地入网、机制强网”四网建设,努力将网格打造成培养社工人才的沃土、化解社区矛盾的阵地、服务凝聚群众的载体、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平台,为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打牢社会治理基础。
人员沉网,科学构建网格组织体系。将区域科学划分102个网格,其中居民网格85个、企业网格17个。分别绘制街道、社区两级网格分布图。规范调整网格党支部,安排117名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采取独立或轮值形式负责网格工作;3个商圈党委负责企业网格。在全街道构建边界清晰、覆盖全面、联系密切、配合到位、管理灵活的“五位一体”网格框架体系,打造“街道工委—社区党委/商圈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门(楼宇)党小组—党员”五级组织体系,确保各级党组织对网格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街道处级领导联系网格、职能部门下沉网格、社区工作者融入网格、党员带动服务网格”的纵向工作体系。标配“2长4员1队”网格力量,即网格指导员、双网格长、社工网格员、网格专员、网格安全员、网格志愿服务队。同时,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因需配备充实网格力量,目前已吸纳各类网格员2100余人。此外,街道“百旗计划”打造100支网格志愿服务队,形成“一网格一品牌”志愿服务队。
职责在网,科学构建网格服务体系。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建立一批“党建网格楼门事务益智团”、一批“三互一提升”党建网格服务小组、一批党建网格志愿服务队,凝聚服务力量,提升网格服务质量。明确支部书记网格长6项主要职责,负责本级网格化管理工作,对网格内各项事务负总责;明确社区干部网格长7项主要职责,统筹格内事务,督促网格员定期开展格内巡查,定期检查网格员工作日志,组织开展网格各类会议,与支部书记网格长共同组织网格问题协商,协调解决网格员上报的相关问题;明确社工网格员5项主要职责,负责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走访入户巡查、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明确网格专员4项主要职责,指导社区网格化管理,配合网格长开展工作,协调街道专业执法力量解决网格难题,及时向街道反馈社区治理遇到的问题,两年来,73名网格专员为社区协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件;明确网格志愿者3项主要职责,积极参与网格治理工作。
阵地入网,科学构建网格保障体系。建立“一网两专”综合治理阵地有机融合党建网格、“警格”和综治网格,街道综治中心率先实现实体化运行,成功化解全区首例诉前纠纷。截至目前,已录入1835件隐患矛盾,完成调解1820件。建立“一格一会”议事协商阵地在每个网格中建立议事会,大力挖掘网格内“马丁”式调解员,围绕物业管理、邻里矛盾等问题开展调解工作。在奥南商圈网格打造“奥南会客厅”,搭建商圈政企、企企、企业党员和员工之间交流联系平台,街道职能科室下沉提供网格一站式办公服务。搭建企业白领服务活动中心、党群共享空间、各楼宇流动书记工作室,将社区服务管理延伸到商圈网格。今年,在北辰商圈网格、健翔商圈网格建立非公党委和友好驿站,使商圈网格服务管理更加精准、暖心、高效。
机制强网,科学构建网格工作体系。探索网格分类建设,划分精品类网格、提升类网格、基础类网格三类网格标准,围绕网格治理实际需要设计三级76项网格指标。通过精品类网格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各社区聚焦未诉先办、矛盾摸排化解等工作,培育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网格工作品牌。上线“亚事通”数智平台,构建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数据库,实现各类数据资源“一池”汇聚、多方共享,通过智能化手段为社区减负增能。依托市级优秀书记工作室,围绕社区网格治理、接诉即办、物业管理等难题,开展社区书记轮值沙龙活动,“每月一题”共享社区治理经验。同时,组织各社区围绕网格治理等问题开展党建课题研究。建立“格内立项解决—社区共商共治—街道吹哨报到”链条式服务机制,诉求响应一轴到底,实现诉求减量提率。对网格内事项进行分级闭环处理,在推动服务管理重心下移的过程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居民自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