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家联谊会“北京医学科学交叉与融合”研讨会顺利举办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28
近日,北京专家联谊会举办“北京医学科学交叉与融合”研讨会。北京专家联谊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医学部詹启敏院士,医药健康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林东昕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唐佩福院士等20余位院士专家,围绕智能诊疗、数字疗法等前沿领域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共探医学创新发展新路径。
詹启敏院士在致辞中表示,我国医学创新面临知识结构局限、技术应用碎片化、价值转换断层等挑战,医药健康分会要汇聚北京临床网络、高校科研等力量,着力构建开放协同的知识网络,建立“临床问题-基础研究-技术转化”的循环体系,打造医学交叉融合的“北京方案”,共同助推首都医疗事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福祉。
吉训明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分会要汇聚首都医学人才,聚焦医学多学科融合创新,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前沿医学知识创新等方面发挥平台优势,让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医学人才充分交流碰撞,让青年学者创新思路得以展示、资深专家经验智慧得以有效传承、落地转化。
与会院士专家围绕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领域开展学术报告。詹启敏院士以“数智科学赋能精准医学发展”为题,展示数智赋能精准医学在基础研究、药物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全景,为数智技术重塑医学临床诊疗模式提供指引。唐佩福院士以“骨折智能手术的发展与未来”为主题,系统介绍手术智能化创新范式,推动复杂手术简单化、简单手术标准化、标准手术工程化。北京学者沈琳教授围绕“上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探索与突破”,阐述近十年来胃癌治疗研究成果,实现临床-转化-基础全链条双向研究体系助力系列临床突破。北京学者王刚教授以“抑郁症治疗的‘快启动’和‘重启动’研究”为题,展示了快、重启动方案在症状缓解率、功能恢复及自杀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指出未来需在生物标志物筛选、循证路径优化等方面持续深耕,以期构建更高效、更个体化的抑郁症全程治疗模式。中科院卜鹏程教授以“营养代谢物调控肿瘤发生和转移的新机制”为主题,深入剖析了营养代谢物在肿瘤发生与转移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为肿瘤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长江学者魏云超教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进展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为题,深入讲解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疗场景的最新突破,为人工智能的临床转化与未来发展提供前沿视角。
交流研讨环节,院士专家聚焦“临床-基础-产业”开展跨界对话讨论。林东昕院士指出,应聚焦人工智能数据的规范性建设,确保用于医学科研与临床诊疗的大数据具备精准性;北京学者季加孚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正有力推动医学教育实践创新,通过人工智能评价模式可精准分析医学生成绩短板,为其职业规划提供科学测算与建议,其他专家学者逐一就医学与多学科融合赋能首都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擘画首都未来医学交叉融合新蓝图。
本次活动由北京专家联谊会医药健康分会承办。未来,北京专家联谊会将持续深化跨学科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搭建常态化合作桥梁,推动基础研究、临床实践与前沿技术精准对接,为首都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注入智慧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