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干部工作 > 正文
干部工作

西城区广内街道创新建立“领航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地区党员干部队伍培育培养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西城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7-09

西城区广内街道聚焦党员队伍培育培养,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创新举措,深入探索“四条路径”,建立“领航学院”,聚焦基层党组织党建党务骨干培养、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育、地区人才队伍建设、新就业群体赋能四个领域,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党员队伍培育培养工作。

一是成立“四化培养”分课堂--探索在工作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的党建人才培育路径。建立在工作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的党建人才培育路径,成立“四化培养”分课堂。从街道层面谋划社区党建人才培育,深度分析研判辖区18名社区书记、36名社区正职、72名社区骨干、273名社工实际情况系统谋划,两年来专题走访社区36次,组织专家进行社区书记一对一访谈80小时、开展无领导小组研讨8小时、发放问卷调查200余份、开展党建人才沙龙1次、进行为期3天共89名社区骨干的脱产式集中轮训,区改革办、街道多部门集中研讨10余次,形成社区党组织书记“四化”成长与履职模型。坚持系统化分析研判。追踪275名社工入职以来个人成长特性,聚焦社工职业生涯关键成长节点,系统化建立分级分类的培养体系。坚持专业化协同联动。结合高校及北京社会治理专家智库力量,培养出具备服务群众能力的优秀社区骨干队伍,采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法助力社区治理。坚持模块化赋能培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查缺补漏”,开展“书记讲给书记听”系列课程,做优做强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会动员等各项综合能力建设。坚持进阶化试岗练兵。以实际工作为导向将普通社工培养成优秀社工进而成为社区书记,最终进阶为优秀的社区书记。对18个社区从地域、居民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量化社区书记履职能力进行科学配对,形成更加匹配的治理格局。

二是成立“头雁引航”分课堂--探索在传授中学习,在帮助中成长,在带领中成熟的社区书记培养路径。成立“头雁引航”分课堂。邀请法律、社区治理等相关领域的专家、领导干部进行专题授课十余次,累计参与达500人次。针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一对一案例实操教学18次。持续发挥优秀社区书记帮扶作用。优秀社区书记帮带两名青年社区书记,组织赋能培训与辅导,帮助打造党建品牌项目,积极与辖区内新华社对接,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围绕社区治理开展培训、座谈、经验交流等活动。持续充实社区后备人才库。通过分类建库集中开展社区“两委”班子届中分析工作、后备人才准备工作,分别建立18人的社区书记和社区副书记人才库。开展党建人才沙龙,街道书记、社会专家口传心授社区治理经验,一体化推进后备人才成长。持续推动周期化覆盖式教学。“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唐任伍、北京惠民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李文兵围绕“基层治理”进行专题讲座。赴民政职业大学、门头沟区城子街道等地开展培训课程,举办京津两地社区基层治理交流会,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基地、新闻摄影展参观等活动,助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基层治理能力实现双提升。

三是成立“产业聚才”分课堂--探索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地区人才建设路径。注重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重要抓手,建立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地区人才建设路径,成立“产业聚才”分课堂。开展企业家学堂。邀请街道商会单位代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单位代表、两新组织共谋地区发展、共商基层治理路径,打造结伴赋能发展模式,通过推行企业轮值制度,开展党建交流、服务活动等16次,有效搭建街道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持续助推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立大学生训练营基地。依托“北京西城·首都高校发展联盟”平台,积极搭建高校人才实践锻炼平台,与联盟成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深入合作,采取“跟岗实习+基层调研”“拓展训练+现场研学”“专题授课+交流研讨”等方式,引导7名暑期实践学生参与街道管理、文化宣传、调查研究等多个项目,实现助力基层治理和学子成长“双丰收”。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做深做实“双提升学堂”,综合干部所需制定党的理论、区情街情、传统文化、能力提升与知识拓展四个模块培训架构。实行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开办“双提升学堂”27期。对接中央、市委党校、区文联等单位,面向干部、企业家开展新质生产力、中轴线申遗、宣南文化、调查研究等专题培训。

四是成立“三新学院”实训基地--探索服务和培养相统一的两新群体培育路径。充分把握新业态和新就业群体的特征和现实情况,建立服务和培养相统一的两新群体培育路径,成立“三新学院”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抓手作用,构筑面向三新群体的服务培育一体化阵地。持续打造暖心阵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广内街道首家24小时暖“新”蜂巢。聚焦地区新就业群体1113人,打造广内小哥刹一脚24小时暖“新”蜂巢,实现“刷脸即入、智能管控”友好场景新模式,采用科技管家构建数据库,实现以“数”助“治”,完成200余人暖“新”蜂巢身份认证。依托三新学院延伸服务触角,开展“三新学堂”微课堂、公益法律援助窗口、恋爱小课堂等特色课程。持续丰富文化活动。联动周边文化资源,为其免费开放图书室、活动室场地,配备休憩观影、图书墙等娱乐设施,微波炉、饮水机、自助咖啡机等便民设施,设置专属暖蜂车位、小哥恋爱角等特色区域,有效满足精神需求。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开展篮球赛、足球赛等体育活动。“持续推动双向奔赴。快递小哥主动关爱社区老年人,带头清理纸箱,参与“光盘行动”,发挥流动哨兵作用,组建“红墙先锋”骑手服务队,开设广内小哥文明行专栏,“广内文明行”小程序共注册72人,9人完成积分兑换,以正向激励机制不断调动起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上一篇:大兴区举办2025年第5期新大兴新国门干部周末大讲堂

下一篇:朝阳区呼家楼街道召开年轻干部交流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