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立体化党建四合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西城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7-07
大栅栏街道前西社区楼房楼龄均4年以上,产权性质复杂,存在楼房区消防安全隐患多、基础设施较差、业主矛盾纠纷多、物业费收缴率低、市民热线比例高、居民与物业公司关系不甚融洽的共性问题。
近年来,在街道工委的指导下,社区党委积极践行“五联四纵·红栏愿景”基层党建实施路径,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持续创新推出立体化“党建四合院”前门西大街8号楼1.0项目、和外东街5号楼2.0项目、和外东街10号楼3.0项目以及和外东街3号楼4.0项目,以多元共治改善社区生活环境,直接服务居民近500户,是以共建共治共享新理念探索老旧小区楼门院长效治理和区域化党建阵地建设的再一次深入实践。
党建引领赋能多元共治 打造社企共建新格局
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中的优势,以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为抓手,有效整合各类区域化党建资源,将首开天岳恒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纳入到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中,引领其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出资上百万元完善楼顶防水设施、楼面粉刷、地面铺设,还主动为70岁以上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残疾人等34户家庭代换煤气,真正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立体化“党建四合院”实现了大栅栏街道党服品牌项目与首开天岳恒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社物一体示范小区”项目的联建联动,以“党建引领红色物业”的模式,真正通过让地区党建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实现相互服务、互促共赢。
圆桌会议解决急难愁盼 搭建居民议事新阵地
老旧小区如何改才能让居民改得顺心、住得舒心?为了畅通居民意见征集渠道,提高社区基层治理能力,社区党委以接诉即办机制为抓手,探索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实现社会治理理念转型的“驱动力”,不断迭代升级“圆桌工作法”,召集居民坐在一起讨论调整改造方案,逐一解决居民提出的积水、停车棚被占用、缺少活动空间等问题。为着重突出居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社区在10号楼打造居民议事厅和休憩长廊,为业委会工作和居民议事提供场地支持,实现“家门下移、家事共议、家园共享”。通过主题宣传栏和文化墙的打造,将社区近年来“接诉即办”成果呈现出来,营造“开放共享、协同共治、平等共商”的基层治理氛围,打造“接诉即办改革”创新示范阵地。
惠民设施提升服务效能 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除此之外,社区和物业还积极更新完善可移动、多功能家具,并考虑夜间照明、可移动座椅、多功能花架等,采用居民自由组合、自主开发使用的形式,满足各类群体休闲、交往、聚会等不同类型活动的使用需求。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停车棚,非机动车车行出入口独立设置,有独立的交通流线,并新配备充电桩、充电柜。在车棚安装安全展示栏,同时在楼宇外墙、居民议事厅展示统战、接诉即办、全面从严治党等宣传内容。通过地域传统文化展示彰显地区红色文化、梨园文化、特色商旅文化,在传承中增强居民对地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在宣传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通过邻里文化来营造情感认同,营造文明风气,促进邻里和谐。
大栅栏街道的立体化“党建四合院”充分发挥了基层议事协商平台作用,是实现“圆桌工作法”的基地化实体化,让辖区单位、党员群众可以在立体化“党建四合院”里“坐圆桌、谈家事”,利用“小圆桌”撬动社区“大治理”,绘制社区治理创新改革“大蓝图”。下一步,西城区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持续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绘制基层治理“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