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通州区漷县镇践行“好漷伴”工作法,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通州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6-25

作为创新基层治理的核心举措,通州区漷县镇在深入落实“副中心有我”社会文明风尚培育行动中,以相互信任、互帮互助、志愿服务、典型引领为目标,广泛动员、深入实施,因地制宜创设“好漷伴”工作法,基层治理根基不断夯实,文明风尚日渐成风。

一、“三下四上”,打造相互信任“好漷伴”

开创“三下四上”工作机制,即全镇机关干部践行“三下网格”制度,村“两委”落实“四上门”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过“三下四上”工作,解决各类群众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形成了“群策群力”的“点厅会”机制。目前,全镇各村(社区)已全部建立并实行“点厅会”机制,群众也由以前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和“推动者”,信任镇政府、信任村(居)委会的“好漷伴”也越来越多。

二、“两两结对”,打造互帮互助“好漷伴”

创新开展“两两结对”行动,促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主动与村(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围绕文化健康小镇功能定位,以医疗健康为主导产业,开展“企企结对”“村企结对”等结对共建工作,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带动村级产业发展壮大。村党支部带头结对互助,给村民做了榜样,互帮互助的“好漷伴”不断增加,为群防群治工作提供了有效助力。从最初的卡口执勤检查到如今每天走街串巷,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群防群治人员已由最初的几百人增加至两千余人。

三、志愿服务,打造奉献友爱“好漷伴”

以落实“副中心有我”社会文明风尚培育行动为抓手,结合实际组建志愿队伍,充分利用“副中心有我”微信小程序发布志愿服务活动,对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给予积分,并可兑换相应奖品,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定期挖掘报道志愿服务事迹,成立70余支特色志愿服务小队,进一步汇聚民力,营造了奉献友爱的和谐氛围。在“运河上的通州”民俗文化节期间,10支志愿服务队获授“漷伴同行”示范队称号,助推以“微服务”汇聚“大民生”。

四、典型选树,打造示范引领“好漷伴”

结合“副中心好市民·好漷伴”推选活动,通过典型选树,让镇内更多群众了解“好漷伴”、推荐“好漷伴”、评选“好漷伴”、学习“好漷伴”。从上门“请人评”到大家“争相评”,从模棱两可“随性评”到详细了解“认真评”,群众评价工作更加真实有效,也更好地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好漷伴”工作法,群众充分了解到村内重要事项、“两委”等重点人群,由“好漷伴”带动的村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进一步提升了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

漷县镇在实行“好漷伴”工作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群众文化、群众评价”的“四群”工作体系,这既是“好漷伴”工作法的成效,又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漷县镇将继续完善深化“好漷伴”工作机制,打造“好漷伴”特色品牌,不断书写基层治理和文明风尚培育新篇章。

上一篇:门头沟区东辛房街道石门营五区“四维赋能”推动基层治理

下一篇:红垒示范 现场跟学——顺义区木林镇开展党建示范课堂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