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杨庄街道“红杨先锋”凝聚共建共治合力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通州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6-24
杨庄街道党工委面对老旧小区密集、流动人口多、职住潮汐治理难等挑战,紧扣“副中心有我”共建共治目标,打造“红杨先锋”党建品牌,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协同治理新路径。街道党工委以社会动员为突破口,通过健全动员机制、拓宽参与渠道、凝聚共治合力,将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纳入基层治理共同体,实现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型,为超大城市老旧街区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一、施举措健全社会动员工作机制
健全制度让动员“强起来”。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组织职能部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室专家和“红杨先锋”项目督导进行系统性研究,形成了一揽子工作方案和运行机制:制定《杨庄街道关于以“热线+网格”治理模式为支撑构建“副中心有我”社会动员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推进社会动员;制定《杨庄街道“红杨先锋”线上积分平台积分兑换机制》,保障“红杨先锋”志愿服务积分合理使用;定期开展分析研判,指导帮助社区持续改进方式方法提升动员能力。一系列工作方案、行动计划,搭建了街道治理的基本框架——职能部门负责建机制、定标准、找资金、做评估,社区负责结合辖区实际组织实施,向部门反馈,街社联动形成合力。织密网络让架构“立起来”。街道党工委细化网格管理模式,将辖区人、地、事、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各级人大代表、优秀科级干部全员落实到网格,全体社工一人一格,并不断强化社区月点评、月协商和社区之星推选、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抓手。街道党工委注重发挥社工作用,让社工担任各级网格长,在网格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主动向网格里的邻居街坊、底商门店宣传“红杨先锋”平台,通过拉家常、交朋友、找帮手,为社会动员与基层治理打下坚实基础。科技赋能让居民“看过来”。街道党工委依托科技赋能推出“红杨先锋”社会动员微信小程序,居民注册成为平台用户后,可在线完成信息浏览、活动报名、服务记录查询,并参与积分兑换。灵活的在线参与方式极大地拓宽了居民群众对社区事务的关注视野。
二、促共建丰富社会动员参与渠道
打造主题场景,搭建参与平台。街道党工委坚持服务模式从活动载体向场景应用转变,创新设计“帮管一条龙”动员场景,紧扣“帮一帮困难群众,助残扶弱扬美德”“管一管小区街巷,清洁环境美家园”“议一议社区难题,广集良策巧出招”等主题精心设计动员活动,社区通过“红杨先锋”平台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覆盖多元群体,深化联动共建。街道党工委建立“幸福合伙人”机制,结合社区诊断、经济普查、服务包企业走访等,开展多轮调查研究,引导快递小哥积极参与“随手拍”活动,动员辖区“两企三新”参与社区建设,鼓励职工注册、使用平台。街道党工委指导社区和辖区学校、教育机构共建,学校倡议学生到社区报到参与实践活动,社区把感谢信、奖状送到学校,对学生进行联名表扬。孩子们对社区的认同带动更多家庭向社区聚拢,社区与居民、驻区单位的联结愈加紧密。
响应居民需求,做优精准服务。街道党工委注重服务从“社区输出”向“居民点单”转变。推出“她力量”等女性心理关爱服务项目,受到中青年女性的热烈欢迎。探索组织引领清、宣传发动清、居民共治清、多方协同清、执法坚决清“五清”工作法,推广小区停车管理“五步”工作法,盘活停车位245个。
三、重引导完善社会动员培育机制
强化组织联动,凝聚多方合力。街道党工委坚持管理形态从个体动员向组织动员转变,促进可持续伙伴关系不断发展。建强楼门长队伍。发动党员带头担任楼门长、层长、邻长,为楼门长设岗定责,带领居民开展楼门环境整治、议事协商、邻里守望等行动。横向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力量。培育文体活动、生活服务、法律咨询、矛盾化解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114个,引导居民加入其中,有序参与社区活动。
完善积分激励,激发榜样力量。街道党工委建立统一积分规则,依据社区服务的难易度、居民对社区的贡献度、社区需求的迫切度等因素,为不同服务活动种类及参与方式赋分,定期对积分较高的居民增设服务性反馈,优先邀请参与“红杨故事会” ,观看“文化惠民演出”,享受专场“健康服务”。加大选树宣传力度,在街道微信公众号设置专栏,发布“红杨先锋”榜样人物故事,组织开展榜样表彰大会,颁发荣誉证书,邀请榜样人物参与“红杨先锋”宣传片《心愿》拍摄,切实增强志愿者们的荣誉感。
推动资源互通,实现共享共赢。越来越多的居民注册使用“红杨先锋”平台,吸引了辖区企业、商业服务门店的关注。街道党工委深挖平台市场化价值,动员企业入驻平台进行商品、服务宣传,提供更多的“社会+市场”兑换品类,增加居民对企业的认可和信赖。辖区18家共建单位对“红杨先锋”注册志愿者给予定向优惠,提供公益兑换商品、服务44项,推动居民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做奉献、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