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之笔绘时代华章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邓志文 杜才云 发布时间:2025-05-13
“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今年“五一”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大会,隆重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表彰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广大劳动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每个人都是主角。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
劳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从万里长城到都江堰,从“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到港珠澳大桥,每项伟大成就的背后,都是无数劳动者辛勤付出的结果。新时代新征程,更加注重激发劳动创造潜能,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带领团队长期坚持自主研发,使四足机器人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人形机器人成功“破圈”;80后企业家梁文锋带领90后团队推出DeepSeek大模型,打破国外人工智能技术“霸权”。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是科技工作者们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创新的不懈探索,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诠释了劳动创造的价值。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激励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国工匠”艾爱国,五十多年如一日扎根焊接领域,攻克数百项技术难关,成为行业的“定海神针”;“钢铁裁缝”李万君,在高铁焊接岗位上默默坚守,用精湛技艺确保高铁安全运行。他们立足平凡岗位敬业奉献、精益求精、钻研技能,练就一身绝技绝活,创造出不平凡业绩。这种精神激励着广大劳动者立足本职岗位,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黄金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就要唱响新时代的“劳动号子”,以劳动为笔,以奋斗为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星辰大海,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
以劳模精神引领奋斗方向。“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劳动模范是广大劳动者的杰出代表,他们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激励全体劳动者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从“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时传祥,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再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劳模精神的内涵。要以劳模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民族复兴,充满干劲、闯劲、钻劲,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以劳动精神筑牢价值根基。“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是每一位劳动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劳动不仅是获取物质报酬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无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值得尊重和敬佩。要秉持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以劳动铸就辉煌人生,增强拼搏志气、锤炼担当骨气、提振干事底气。要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强化广大劳动者本领和素能。
以工匠精神塑造卓越品质。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专注执着、一丝不苟,是创新创造的重要精神源泉。大国工匠们凭借精湛技艺和执着追求,勇于攻克技术难关,擦亮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金字品牌。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要始终保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态度,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沉下心、肯吃苦、多练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素养,努力打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以创新精神驱动发展变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劳动者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蕴含于创新之中,凝结出创新之果。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要激励更多工人尤其是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努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不断擦亮工人阶级“最进步的阶级”的光辉形象。
上一篇:青春该有的样子
下一篇:释放青年科技人才“磁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