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干部工作 > 正文
干部工作

蝶变中传承:顺义区后沙峪镇后沙峪村回迁小区基层治理的红色密码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顺义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4-29

顺义区后沙峪镇后沙峪村位于顺义区西南部,2012年整建制拆迁,2018年9月回迁至后沙峪新村小区,村域面积1689.56亩。常住人口2691人,其中户籍人口1488人,流动人口1203人,党员96人。近年来,后沙峪村秉持“塑精品夯发展根基,重帮带促薪火相传”理念,积极强化支部班子建设,重视青年干部培养,探索回迁小区基层治理,聚焦“软环境”蝶变“硬实力”,治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精心帮带,薪火相传育新才

“人心怎么聚,发展怎么搞,班子怎么带”是后沙峪村面临的重要问题。要想班子成员迅速成长,就需要常常向老干部“取经”。开展村情村务调研。实地踏访,用脚步丈量村域四至;逐一梳理合同条款,做好新土地租赁合同的起草与审核,严格把关合同条款的措辞和格式规范,维护村集体和村民的权益。强化班子理论学习。依托多种学习途径,请老同志为新班子成员授课,重温红色记忆,加强班子成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年轻干部力量。注重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带领年轻“两委”干部多次深入村民家中,详细了解残疾人员等认定流程;耐心教导大家如何引导村域企业参与村内公益活动;在处理矛盾纠纷中,耐心传授沟通技巧,引导年轻干部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党建领航,凝心聚力换新颜

强化支部建设,筑牢战斗堡垒。规范组织生活,强化党内教育,激发干事热情,努力锻造一支团结一心、恪尽职守、锐意进取、一心为民的党支部“铁军”,为发展注入红色动力。凝众心聚合力,搭建沟通平台。坚决执行“四议一审两公开”等制度、开设“意见箱”、设立“接待日”,广纳谏言,打破信息壁垒,形成全民参与、协同共建的乡村治理新风貌。重视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优化村“两委”干部队伍,积极培育年轻后备干部,建立优秀青年人才库,形成齐心协力、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完善村规民约,共创“顺义好风气”。多方参与、共商共议,新增文明养宠、垃圾分类、停车管理等内容,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内容创新、紧跟时代特色,奖惩分明,强化执行、促进落实,形成治理新模式。

精细施策,破圈联动展新姿

深化“接诉即办”,让民生诉求“落地有声”。针对多户房屋漏水问题,村“两委”班子成员联合物业、开发商逐户走访,全力以赴协调解决群众诉求。为解决村民投诉较多的噪音扰民等问题,构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模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累计解决公共事务87项。同时,将“热线+网格+未诉先办”模式融入日常工作,定期巡查走访,及时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改善基础设施,让民生诉求“全面达标”。以提升小区基础设施为契机,以“合理布局、规范停放、方便居民”为原则,盘活现有区域资源,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4个,电动自行车充电车位212个,让居民体会到“家门口”充电的便捷。深耕小区“微整治”,让居民生活“步步舒心”。围绕居民“微心愿”,联合物业加装电动自行车棚4个、安装充电桩灭火器26个、增设晾衣杆22个;改造小区“微景观”,设计广场休闲长廊,提升绿化景观效果,用小变化、小改善、小更新,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

雏雁启航,选优配强谱新章

在老同志的培养和引导下,现任班子成员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创造了适合小区发展的新路径,让后沙峪村更好融入城市建设。一方面,提高“曝光率”,让后备人才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对有意回村工作的年轻人加强培养锻炼,帮助后备人才熟悉基层工作情况,快速融入村级日常工作,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影响力”,让年轻干部主动融入地区发展。引导更多青年人才参加“礼峪文明”志愿服务,在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峪”马服务保障工作中积极营造“顺义好风气”,为地区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上一篇:怀柔区跨领域跨区域一线调研推进干教培训成果转化

下一篇:昌平区委老干部局举办昌平区2025年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