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安定镇:党建引领“现代里坊” 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大兴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5-04-25
随着北京市首个宅基地改革试点项目-安定镇御林西苑迁建入住后,村民生活方式转变、收入来源减少、邻里关系重塑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镇党委坚持问题导向,打造“现代里坊制”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破解新型农村基层治理难题的“安定路径”。
谋篇顶层设计,厚植治理根基。一是严密组织体系。成立由主管副镇长任总支书记的御林西苑联村党总支,下设里坊办公室,4名村党支部书记任里长,精心挑选4名村级后备干部担任副里长,43名村“两委”成员、优秀党员等担任坊长,构建起基层治理组织架构。二是重塑治理格局。打破传统“村庄”概念,按照20户为一“坊”、10“坊”为一“里”的标准,将御林西苑划定为4里43坊的布局,结合垃圾分类落实、私搭乱建拆除、乱栽乱种整治等工作,设定“党员责任区”,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在治理空间重构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完善治理机制。建立“总支牵头、支部领头、党员带头”的工作机制,推行实施《御林西苑新型农村治理模式与发展思路》,组织全体村民签订《里坊公约》,确保大家“知晓里坊长、维护里坊制、践行里坊事”,保障基层治理“新模式”实现“新突破”。
秉持精细理念,凝聚治理合力。一是党员“嵌入式”服务。深入挖掘“党员网格化”服务机制内涵,御林西苑4个村的116名党员重新认领“责任网格”,在摸排村民需求、化解邻里矛盾、推动政策落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诉求“闭环式”办理。里坊长通过入户走访,摸排村民在出行乘车、饮水用水、收寄快递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按照“里坊→联村党总支→党委”的路径,主动解决诉求500余件,村民满意度大幅提升。三是群众“沉浸式”参与。按照“村民事、村民解”的思路,通过定期召开“好里坊”议事会等方式,汇聚老年人医疗服务、闲置空间利用规划等家园建设“金点子”,实现从群众“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己管”的转变。
开拓创新思路,提升治理效能。一是打造多元阵地。打造安全教育、手工学校、御林书院、里坊工作室“四个阵地”,构建就业本领提升、传统手艺传承、特色文化体验的服务矩阵,为新型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二是推动校地共建。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团队深入合作,探索“文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公共休憩空间微改造、精心设计景观装置等,把艺术元素带入农村,拓宽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三是培育特色产业。推动村庄共商共享,致力于打造集“欢乐旅居、特色餐饮、休闲养生、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安采旅游带”。通过承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的服务功能,助推招商引资与企业发展,走好乡村振兴“共富路”。
下一步,安定镇将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一条主线”,聚焦数字、文创、休闲“三个农村”建设,发挥“四个阵地”凝聚民心、强化服务的功能,打造新型农村治理的“安定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