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来广营地区以“党建链”赋能基层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朝阳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4-10-31
“解决关键小事,办好民生大事”。朝阳区来广营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党员干部作风“度量衡”,聚焦问题清单,精准靶向破难题,在强化队伍建设、党建品牌培育、网格化管理、关爱“一老一小”、搭建协商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党建链”串起基层“人才链”“服务链”“资源链”,奋力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聚焦“人才链”,打造后备干部“生力军”。把好“选拔发展关”,全乡坚持整体推进、分层指导、梯次培养的原则,启动了2批“优才计划”,215名社区工作者纳入计划,其中副职干部95人,普通社工120人,形成干部培养梯队,经过两年重点培养历练和分批择优使用,共提拔干部87名,构建干部全链条培养体系。把好“教育培养关”,依托北京大学来广营乡文科实验室资源,通过名师授课、案例分析、开放空间研讨等方式,激发社区后备干部学习动力。针对社工报考公务员、事业编定向招聘考试,组织模拟面试专题培训2场。把好“管理使用关”,探索创新社区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有效形式和载体,建立社区后备人才信息库,健全后备干部考评制度,制定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在搭建的和得来协商议事委员会平台中,为锻炼社区年轻干部协商议事、语言沟通、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安排9名年轻干部作为副秘书长、议事会成员,由12名社区书记带领开展协商议事。
聚焦“资源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开展地区“汇聚红色动能 引擎聚力朝来”党建项目征集活动。通过创建党建项目,搭建共建平台,整合全乡资源,鼓励没有党建品牌的社区积极上报项目,有党建品牌的社区持续深耕,不断让基层提升项目化思维能力,经两年时间,共孵化两批基层党建项目19个,涉及接诉即办、关爱帮扶、精细化治理等类别,实现地区“红色矩阵”新局面。创建“营造为来”地区党建品牌,全面推广三级议事平台。成立和得来协商议事委员会,完成协商议事流程标准化建设,围绕党委政府工作重点、群众关心关注难点、社区治理焦点,全面启动“四营一坛”区域化党建工作,成功破解了清苑路第四社区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清河营中路社区绿化改造等一大批“老大难”问题。依托社区书记工作室1+9+N党建协作网格化管理,让“传帮带”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社区书记工作室带教培养职责,通过市级社区书记工作室带动乡级社区工作室、各片长带动各片成员、各片社区书记带动副书记、党务工作者,新入编的书记带动新成立社区书记共同成长进步,以网格化管理实现带教培养。探索楼宇“数字网格”治理模式,实现“双聚双亮双覆盖”。通过数字化发力,优化升级聚力朝来小程序,以诚盈中心为试点,聚焦惠企利企,形成“三网连心”精细化治理工作法,贴心构建信息指引网,精心绘制资源地图网,暖心畅通线上响应网,形成“问题-回应-解决”高速响应模式,为辖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聚焦“服务链”,找准基层治理“发力点”。启动“便民服务共同体”,探索为老服务新模式。以茉藜园社区为试点,成立“美好幸福联盟”,链接清友园养老服务驿站,建立助老服务队伍,广泛开展低龄帮扶高龄的助老志愿服务,为辖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用饭菜的温度,温暖老人幸福“食”光,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指导家庭医生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让老人养老有“医”靠,茉藜园社区获评“2023 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同时,孵化紫绶园社区这样“紫”为老、筑华年社区筑爱社、北苑二号院社区“十点钟的电话”、朝来绿色家园东社区“暖朝惠邻”朝美好生活等为老项目,丰富老年群体生活,实现老有所享、老有所乐。搭建“儿童协商议事”平台,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为进一步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增强儿童参与公共事务意识,听童声、聚童智,构建起儿童发展生态圈,搭建儿童协商议事平台,共同参与讨论社区事务。清苑路第三社区举办“共绘五宜朝阳 朝娃说”儿童观察团系列活动,清友园社区、绣菊园社区尝试成立青少年协商议事队,对青少年协商议事团队开展赋能培训,举办青少年成长训练营、青少年提案汇报会、协商议事模拟演练,提高其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的能力,进而促进儿童参与社区治理,共创儿童友好城市,激发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