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凝聚“三心” 激活党群服务阵地新动能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平谷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4-09-13
为不断满足党员群众多元化需求,提升党群服务中心使用效能,今年以来,平谷区坚持注重夯实基础与探索创新并重,持续聚焦党群服务中心运行中遇到的新问题、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充分运用各方力量的专业资源、市场化运作等优势,将各级各类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民、助民、聚民的红色阵地。数据显示,当前平谷区各党群服务中心平均每月开展主题服务活动400余场,仅寒假期间组织的线下+线上活动惠及党员群众11万余人次。
强化督促指导 规范服务守民心
平谷区着力推进“家门口党群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基层建设管理问题、区域发展特色等,强化组织部门统筹指导功能,注重阵地运行实效提升,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党员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温馨家园。
统筹指导增底气。运用多种形式为基层党组织解读政策规定,创新推出平谷区党群服务中心政策解读“一问一答”,集中回答基层反映较为集中的12个问题。按照“全覆盖”要求,常态化开展实地调研,针对发现的功能区规划不够科学、区域党建特色展示不够充分等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持续跟进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树立形象聚人气。专题策划1期“组工讲堂开讲啦—党群服务中心是什么”,在党群服务中心情景在现式讲业务,用微宣讲让党群服务从“区域中心”走向“群众心中”。创建“活动常办、服务常抓”工作机制,利用微网格群、平谷组工、各镇街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常态化开展“党群阵地@你”主题服务活动线上预告和总结,让党群阵地“服务群众不断线”。
培育特色接地气。坚持“一中心一特色”工作格局,围绕区域产业发展特色和党员群众集中需求,差异化设置“好物直播间”“政务查询”等功能模块,精准匹配“直播电商人才培训”“饮水热餐”“血压测量”等服务项目。指导属地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结合区域人群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传统民俗表演、新就业群体心理疏导服务等特色主题活动,着力打造全龄友好党群阵地。
创新运行机制 延时服务暖民心
平谷区聚焦党员群众差异化服务需求,探索推广“公益性+微盈利”运行模式,让社会资本成为撬动延时服务的有力杠杆,用丰富服务事项解决党群服务中心关门时间与党员群众需求时间错位难题。
推动市场入驻运营。紧盯“一老一小”实际需求,在滨河街道金谷东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试点引入商业化餐饮企业和体育健康服务企业,将小区闲置资产改造为助老餐桌和青少年运动馆,由街道提供养老助餐消费补贴和有关优惠政策,扎实推进“党群搭台、群众点单、第三方配餐”运行模式,让党员群众随时享受“‘邻’距离”优质服务。
用活用好社会资本。在兴谷街道试点推动卓文轩书店、安特托育中心等10家社会企业建立“兴谷有邻·党群服务站”,以挂牌认定方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市场推动”优势,对照“大门常开、场所常用”要求构建“无偿基础服务+低偿增值服务+有偿特色服务”多元供给体系,让便民服务向工作8小时外延伸,不断培育“党群服务不打烊”品牌。
丰富主题服务活动。策划推出“周末不打烊”“乐享夜生活”“元旦假期不打烊”等主题特色活动,坚持“晚上延一延”“假期连一连”,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居民休闲放松好去处。围绕社区家长上班时间无法照顾孩子问题,开设“四点半课堂”,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知识普及等服务,让延时服务为夜间加班的家长们点亮一盏暖灯。
推进资源整合 多元服务聚民心
平谷区立足企业等多元主体需求,不断优化党群阵地服务功能,持续动员汇聚社区内生资源与外在力量,以资源整合助力多方共治,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多元化服务引才聚力。
积极汇聚区直单位资源。充分发挥党群阵地联系服务党员群众“连心桥”作用,搭建政企面对面沟通交流平台,推动人力社保、经信局、税务分局等多部门开展服务下沉、政策上门活动,持续提升涉企服务“精准性”“便捷性”,用“服务多跟进”推进“企业好办事”,让党群涉企主题活动有效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主动对接各类专业资源。紧盯企业生产经营“难点、堵点、痛点”,建立企业联系跟踪服务机制,举办各类主题大讲堂、“银企互动”主题对接会等,邀请高校、银行、上级部门等为企业提供精细化专业培训、帮助企业用足用好金融产品,不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持续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力争在“助企纾困专业性”层面破题。
强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指导属地开展摸底调研,建立并定期更新服务需求清单,动员整合辖区在职党员、社会组织、退休干部等各方力量组成社区志愿服务队,以个体活动、集中活动形式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医疗救助、文化教育、养老助残等多项服务,延伸党群服务触角、扩展党群服务范围,以“志愿红”托起党员群众“幸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