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坚持党建引领 答好三个“发展之问”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朝阳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4-04-08

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商圈作为城市经济的主要载体和新兴业态集聚领域,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发力点,也是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牵引点。作为曾经新中国五大棉纺工业基地之一的朝阳区八里庄街道,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党建如何更好引领高质量发展、商圈治理瓶颈如何破解、市场主体如何共进共生”的三个“发展之问”,用实干和实绩走出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强组织,推动党建体系提质增能。搭建“新架构”。街道工委始终坚持将党建深度嵌入基层治理各个方面,以“有解思维”破除实践障碍、找准实践路径,根据辖区情况,划分华贸、远洋、莱锦、青年汇4个商圈,同时,探索将社区“大党委”模式的触角延伸至商圈,创新成立4个商圈党委,领航商圈发展,多支线推进党建工作与商圈治理深度融合,形成在街道工委引领下,辐射商圈党委、联动“三新”领域党组织的三级联动、一贯到底的“动力主轴”,充分激发商圈治理的内生动力。选好“领头雁”。选派4名街道副处级领导担任商圈党委书记,4名有丰富基层党建实践经验社区老党委书记担任商圈党委副书记,配齐专职党务队伍。以互动式、小班制、多类型的“红色先锋2.0”立体化培训为近600名党务工作者“充电蓄能”,打造多层级懂党建、懂商圈、懂治理的商圈党建队伍;以“三比三看”行动开展干部队伍作风晾晒比拼,选好配强商圈建设“排头兵”,以优质队伍打造“出圈”效应。配优“中坚将”。深挖“双楼长”机制,培育“红色物业”。选取29名政治素养好、热心公益的物业党员作为“双岗双薪”人员,推进“物业管理”向“物业服务”转变,让楼宇党建从“弱管”变“示范”。党员发展指标向“三新”领域倾斜,注重将企业高管培养成党员、将企业优秀党员培养成高管;以“双培双强”“双百工程”等培树百名经济领域领军人物,激活优秀党员和企业带头人动能,让党群服务延伸至商圈发展的每个角落。绷紧“制度弦”。坚持“目标同向、工作同抓、责任同担”的考核管理机制,以“分值量化”的“八个一”规定动作规范商圈党委和“三新”领域党组织考核;成立商圈发展专门服务机构,建立商圈陪伴服务综合机制、搭建商圈横向合作工作平台,全面落实共商共治、资源对接、需求解决机制,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商圈发展共同体,商圈党委批复成立以来,已新建非公党支部12个,为构建“商圈党建抓发展”治理格局夯实组织基础。

搭平台,培育共生商圈发展生态。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优势。不断深化“一轴四网”区域化党建体系,改革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一会五委”架构,连续两年扩大成员单位数量至129家,广泛吸纳外交部欧洲司党委、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党总支、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党支部等中央单位资源,用“三张清单”“四个双向”推动“议事协商”向“契约共建”质的转变,联动组织、资源、服务、治理,以组织联建做大红色“朋友圈”。匠心打造高品质党群交流平台。紧抓朝阳区“一纵一横一核”消费布局建设机遇,召开商圈发展大会,创新提出打造“三新四合”共生发展理念,联合商圈联盟出台实施加强朝阳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八里庄支点建设与推动商圈高质量发展的“双十条”及商圈服务“九大载体”。现场搭台助力企业靶向招商,解决企业“满场跑不进球”等挠头问题;联动CBD 核心区、高校、研究机构等,以商会、新联会等议事协商平台为纽带,汇聚人才“头脑风暴”,探索商圈发展座谈会、“五四”圆桌对话、早餐会等公共交流新形式,让商圈党建“互融互促、群策群力”。夯实基层党建阵地“根系工程”。以精品化打造党建阵地,多方整合资源,建设华贸“悦·空间”“力·空间”和“艺·空间”,首创避难层建设楼宇党建阵地新路径;以梯度化打造服务矩阵,建成开放3000㎡“红无限”党群服务中心;深耕“全网有力”工程,将“千条线”变“一张网”,动态划分102个网格,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一网兜底”;标准化精细打磨每个社区“红力坊”建设,着力实现融合“五项功能”,即支部阵地、服务窗口、精神家园、议事平台、邻里空间,推动形成“一格一坊”新格局。

优治理,探索创新服务方法路径。坚持发展导向,让短板变样板。精准把脉区位特色,以亿元楼宇、产业园区、纳税千强为支点,创新连接方式和服务路径,靶向破解世界级商圈外卖快递“三难一乱”(高端商务楼宇周边快递外卖停车难、分拣难、进门难和秩序乱)问题,培树新就业群体党建“华贸中心模式”,获评2023年北京市“党建强、发展强”品牌,得到央视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以“一街多点”服务格局,吸纳百名小哥从治理对象化身治理力量,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坚持问题导向,促问题变课题。由被动“坐诊”变主动“问诊”,发挥商圈党委龙头作用,配合“门前三包”六共模式,整合执法、物业、门店、社区等多方力量,主动问需在前,解决矛盾在前,形成“源头管控、联合化解、回访问效”的诉求纠纷多元化解模式,有效降低地区诉求量;2023年接诉即办综合成绩上升近200名,成功退出“治理类街乡”名单。坚持结果导向,把难点变亮点。“量体裁衣”打出疏堵“组合拳”,以华贸商圈为突破口,注重发挥“吹哨报到”机制作用,通过拆除护栏、智能斑马线、配强执法等,推动“全球店王”SKP周边交通治理,破解通行效率低、出行体验不佳的顽疾,同时实现商圈地下停车互联互通,以“爱心红绿灯”打造商圈交通“心”地标,实现以交通共联促商圈共建,让区域交通品质与商圈定位相辅相成。

促发展,全面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打通商圈内循环。始终对标朝阳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针对辖区万余家实有企业,以问卷调查、走访问需等多种方式架起企业间沟通桥梁,动态更新企业产品服务和需求清单,当好商圈“金牌红娘”。商圈党委联合工会、双岗双薪、税务所等部门及人员,共电话或实地走访企业3700余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全力助企纾困,以商会商,打通商圈内招商引资快车道,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性循环。注入扶持外动力。主动握手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等5家共建单位,从高平台强推广、专家亲临基层治理、提供“法治体检”和破冰融资难题等五类角度,牵好企业与专业机构间的“红线”。各商圈工作组和财源建设专班邀请发改委、CBD工委等,联合走访区级收入前列企业、“服务包”企业、“规下”潜力企业等90余家,多渠道向商务楼宇入驻企业广泛宣传朝阳区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并指导企业做好政策的申报,形成共同拓展,社会共建的良好局面。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始终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地区社零额突破300亿元,位列全区第一,宜商宜业氛围更浓。

上一篇:丰台区成寿寺街道“三三三”工作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下一篇:北京西城区龙泉社区深化“民Yi 龙泉”社区治理品牌 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