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为委员工作室建设“定规矩”
明确工作室主要类型、建设原则及活动内容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20
委员工作室是什么,怎样建设和运行,活动如何开展?11月7日,市政协主席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委员工作室建设与运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建设原则、主要类型、活动内容等方面为委员工作室建设“定规矩”。
建设委员工作室是市政协推进委员联系群众的一项创新举措。2020年5月,市政协出台《关于加强委员联系群众工作的意见》,提出探索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委员工作室。2021年9月,印发了《委员工作室建设运行指导细则》,为委员工作室有序建设、良好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要求,市政协将加强委员工作室建设作为常委会的一项重点任务加以推进和落实。
办法明确,委员工作室是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载体,是委员服务群众的阵地,是委员履职的平台。委员工作室建设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联系服务界别群众,聚焦群众关切,反映意愿和诉求,团结界别群众跟党走;坚持委员主体地位,调动委员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委员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坚持不建机构建机制,立足需求,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目前,市政协各专委会牵头成立了37个委员工作室,有力推进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办法结合前期实践进一步明确了委员工作室的主要类型,包括界别型、区域型、行业领域型、专题型、网络型等。其中,区域型指在委员比较集中的高等院校、重点区域、大型居住区、商务楼宇等建立的委员工作室;专题型为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市政协重点协商议题、重要工作任务等建立的委员工作室。在活动内容上,委员工作室可采取学习宣讲、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组织学习宣传、反映社情民意、助力中心工作、提供专业服务、参与基层协商。
办法还要求,委员工作室注重活动成果转化,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通过专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意见建议直通车等反映给有关部门,并跟踪了解群众对解决问题满意度,同时将了解掌握的情况与开展课题调研、完成重点工作任务等有机结合,促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上一篇:尹力会见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
下一篇:京津冀高校将共研思政“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