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用活用好红色资源 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房山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3-06-1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房山区以“红色房山”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本地红色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强化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
构建“红色地图”。依托区内37个红色遗址,聚焦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一摇篮”红色名片,即颂党第一歌诞生地(霞云岭乡)、北京红旗渠精神实践地(南窖乡、张坊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地(窦店镇、韩村河镇、周口店镇)和平西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十渡镇等乡镇)、中国核工业摇篮(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等红色资源,绘制房山区红色教育“初心地图”,推动全区红色教育资源联点成串、串珠成线、连线扩面,形成现场教学的大网络。
建强“红色阵地”。以房山红色历史为时间轴,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情景命题,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教学主题和典型案例,力戒把现场教学点变成旅游观光或走马观花的景点。比如,在霞云岭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重点开展传唱红色经典、铭记革命历史教学活动;在周口店镇黄山店村“红色背篓”精神传承教育基地,重点开展“重走背篓路”活动。目前,全区已建成红色教育基地19个,其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和“红色背篓”精神传承教育基地被评为市级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打造“红色课程”。组织区委党校教师以及文史专家,深入全区各红色遗址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历史资料,挖掘出抗日名将包森、抗日英烈赵然、锄奸模范于振边、挥戈杀敌肖炳林、军医县长杜伯华、老帽山六壮士等一大批红色资源背后的红色故事。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集体打磨,开发出理论课程20个、现场教学课程10个和体验课程2个,其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及时代价值》专题课,被评为北京市党校系统第五届精品课二等奖。
抓实“红色教学”。积极探索干部教育新模式,将党性教育搬到田间地头、烈士陵园等场所,通过开设党史大讲堂、开展红色传承仪式、重温入党誓词、观看红色电影、重走红色路线、聆听老书记讲党课等形式,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打造沉浸式党课教育模式。特别是现场教学按照“理论导入—现场讲解—讨论互动—总结提炼—咨政讲解”的流程进行,做到“见物、见人、见精神”,让学员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受到精神洗礼,达到“以史育人、以情动人”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