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组工动态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将“街道吹哨 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向社区延伸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西城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8-11-13

展览路街道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北部,面积5.8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7万人,常住人口11万,流动人口23339人,是西城区地域面积最大、居住人口第二,集交通、旅游、商务、科技会展和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型街区。

今年以来,展览路街道按照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从治理实践难题和群众服务需求入手,以问题解决、基层认可、群众满意为标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向社区延伸,以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为载体,探索形成社区综合治理条块联动新路径。截止到9月底,辖区22个社区吹哨340次,驻街科站队所到社区报到3305人次,仅通过吹哨就拆除违法建设387处共计12804.68平方米,辖区的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在2017年同比下降48%的基础上同比再下降40.91%,15个社区实现零发案,居民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党建引领,街道工委牵头抓总

面对基层治理中“手”与“眼”不协调的现实矛盾,展览路街道工委出台《展览路街道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中心)实施方案》,将社区定义为城市管理工作的最小模块,以社区大党委为统领,按照“街道围着社区转”、“社区围着问题转”的块处理模式,以“小事不出社区”为工作目标,聚合驻街道科站队所各类责任主体,挂牌成立22个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片,科级干部包社区,社区党委书记担任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站长,社区民警、城管队员、居委会副主任为副站长,工商、食药、绿化、安全生产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实名制参与,将原有部门间的职能壁垒,转换为相互补位的整体团队。街道还在22个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上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做到力量整合到哪里,党的战斗堡垒就建到哪里,党员就在哪里发挥作用。

二、职责明确,科站队所整体联动

工作站聚焦“疏解整治促提升”等重点工作,以辖区内的社区环境、社区安全为工作着力点,从防范、处置社区内可防性案件、清理社区内群租房、排查处置安全隐患、背街小巷治理、七小门店规范、食品安全等六个方面开展工作。通过明确主责部门,定期召开各职能部门参加的协调会,通报社区治理情况及存在问题,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措施。综合治理工作站做到信息共享、互通情况、步调一致,靠前作为,形成社区治理工作合力。百东、百西两个社区通过“吹哨报到”机制,三个月拆除违法建设209处3009.8平方米,清理圈占绿地围栏116处,极大改善了这个1953年就建成的老旧小区的生活环境和居住品质。南营房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还总结出了“问事、说事、议事、办事、查事”的“五事”工作法,一举打掉了困扰社区多年未解决的水电东平房“民房商用,人货混居”安全隐患老大难问题。

三、制度保障,“吹哨报到”流程规范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部门的“条”和属地的“块”的关系,从前讲“条专块统”,而“吹哨报到”机制则进一步明确了要以群众的需求和现实工作中的问题为导向,基层治理必须“条专块统,以块为主”。新的工作机制需要制度来保障,为此展览路街道配套制定了《展览路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中心)例会制度》、《展览路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中心)会商制度》、《展览路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中心)巡视制度》、《展览路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中心)值班备勤制度》《展览路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中心)考评实施细则》等六项制度,规范科站队所到社区“报到”按照“采集上报、指挥派遣、处理反馈、任务核查、结案归档、考核评价”六个环节开展工作,明确了谁吹哨、谁报到、谁实施、谁监督、谁考核的问题,“吹哨”、“报到”有效有序。9个多月来,只要有情况,社区书记在“做事微信群”里一声哨响,街道各职能部门不管职务是科长还是一般干部都能及时响应,快速处置,协作配合,“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在展览路街道成为工作常态。

四、强化参与,多元主体共建治共享

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治理问题,只靠街道、社区“剃头挑子一头热”,工作很难开展,也难让居民有切身的获得感。对此,展览路街道充分发挥退休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借力在职党员立足岗位献力献智献策,鼓励、引导、组织社区内的热心居民、楼门院长、小巷管家、驻区单位代表组成志愿服务力量,充分赋予他们参与本社区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他们承担起发现问题、上报问题、监督执行的职能,协助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开展工作,成为社区建设和治理的主体,构建起政府、单位、居民权责统一、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增强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及时性。黄瓜园社区、新华南社区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实现了百万庄南街和北礼士路中段的单向行驶和单侧停车;露园社区通过“吹哨”对店外经营的门店进行了整治,还路于民。辖区居民普遍反映生活的环境改善了,居民的诉求回复及时了,群众反映问题的回复率达100%,满意率同比上升了56.%。

五、及时响应,实现小事不出社区

城市管理三分治七分管,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站的建设,弥补了社区治理工作中的监管空白点,实现了街道综合整治、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的工作互补,形成了“管早、打小”和“小事不出社区”的社区综合治理常态化工作运行机制。通过几个月的运行,“短频快”的工作处理方式,有效解决了职能部门“手”与“眼”的协调问题,弥补了职能部门人手不足的短板,得到了驻街科站队所的普遍欢迎;居民诉求渠道畅通反馈及时,得到了居民的首肯;社区内的问题隐患通过“吹哨”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解决。阜外大街甲6号楼利用“5·1”假期凌晨开墙打洞,社区的热心居民发现后,上午9:00就报告社区,阜外东社区书记及时吹哨,街道城管科、城管队、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干部10:00集结完毕,各司其职,当天下午3:00就将4个开墙打洞的点位封堵完毕。万明园社区内小食品店出售过期食品,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食药部门的处理。

下一步,展览路街道将加大“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力度,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实现社区和部门的双向考核,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结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及时反馈、妥善处置和精细高效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展览路地区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上一篇:任有所用 期有所为——房山区积极开展党代表活动

下一篇:丰台区通过多层次立体化培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