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三个突出”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文章来源:北京组工网 作者:通州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7-07-11
通州区现有农村党员22636名,占党员总数的38%。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通州区从农村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三方面发力,强化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突出政治标准,从严发展党员。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通过抓源头、抓审查、抓备案,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一是抓源头确保思想先入党。注重考察入党申请人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从源头上抓好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由各支部选派政治素质过硬的1-2名优秀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与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子,重点向入党积极分子讲授党的基本知识和优秀传统,通过谈心谈话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上先入党。二是抓审查严格把好政治关。各基层党委建立了由组织部门牵头,公安、纪检、综治、计生等部门参与的联审制度,形成综合性政审材料。坚持审查关口前移,基层党委提前介入对发展对象的审查,切实防止“带病”入党。三是抓备案实行留痕管理。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双备案”制度,在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备案表》《发展对象备案表》时,要求重点写明政治表现情况,由基层党委进行审查归档。目前,全区共有农村党员发展对象275名、农村入党积极分子784名。
突出按需施教,分类开展培训。针对农村党员存在的不足和党员不同需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一是针对村干部强化能力培训。在举办全区村党组织书记轮训班的基础上,各乡镇党委分别围绕党务村务知识、政策法规等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村干部业务素质。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实地考察,了解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提高引领发展的能力。二是针对青年党员强化技能培训。在培训中设置农业产业形势、科学种养技术等相关课程,着力解决一些农村青年党员缺乏专业技能和致富本领等问题。三是针对老党员强化形势教育。通过召开座谈交流会、开展谈心活动等,加强对中央、市委新要求,以及城市副中心建设形势任务方面的教育,确保老党员与时俱进、思想常新。四是针对流动党员、拆迁村党员强化常态化教育。积极探索开放式的党员教育模式,打破党员单纯按照组织隶属关系参加学习的局限性,依托“党员中心户”“党员责任区”,引导流动党员、拆迁村党员就近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同时,利用手机报、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员教育,确保学习不断线。
突出方法创新,强化党员管理。结合农村党员的身份特点、年龄、文化程度等实际情况,创新采取帮带式、承诺式、参与式等方式,强化党员管理。一是实施“帮带式”管理。选派熟悉党建工作业务的党员对农村年轻党员、村后备干部进行帮带培养。鼓励回村“能人”党员在村创业兴业,在政策、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激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实施“承诺式”管理。要求在外务工、经商的流出党员每年年初向所在党组织递交书面承诺,承诺按时足额交纳党费、服从党组织分配的各项工作,并就以何种形式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如何开展自学、如何与党组织保持联系等作出具体承诺。党支部将党员承诺情况进行公示,并将践诺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三是实施“参与式”管理。建立“老党员服务站”“老党员志愿服务队”和以老党员为主体的“民情民意服务中心”等平台,引导老党员参与到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工作中,依托老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做好管理工作。